元夕赐午门观灯(四首)。明代。金幼孜。鳌山高耸架层空,万烛烧春瑞气融。星动银河浮菡萏,天垂琼岛绽芙蓉。行行彩队穿华月,曲曲鸾笙度好风。自是太平多乐事,君王要与万方同。¤
《元夕赐午门观灯(四首)》是明代金幼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鳌山高耸架层空,
万烛烧春瑞气融。
星动银河浮菡萏,
天垂琼岛绽芙蓉。
行行彩队穿华月,
曲曲鸾笙度好风。
自是太平多乐事,
君王要与万方同。
中文译文:
鳌山高高耸立在云空之上,
无数蜡烛燃烧着春天的吉祥气息。
星星动荡,银河中漂浮着莲花,
天空垂下琼岛,芙蓉盛开。
彩色队伍行进,穿越华丽的月色,
曲调婉转,鸾笙声声,伴随美好的风。
这是太平盛世,多种乐事充盈其中,
君王要与天下百姓共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节夜晚景象,以及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辞藻,展示了盛大的元宵节灯会场景。
首先,诗人描述了鳌山高高耸立在空中,象征着元宵节灯会的场景高耸壮丽。接着,无数蜡烛的燃烧使得整个场景弥漫着春天的吉祥气息。
诗人接着描绘了银河中的星星闪烁不定,菡萏花漂浮其中,天空中还有琼岛出现,芙蓉盛开。这些意象表达了灯会场景的美妙,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美好的情感。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彩色队伍穿行于华丽的月光之中,曲调婉转,鸾笙声声,伴随着美好的风。这些描写增添了音乐和舞蹈的元素,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热闹而欢快。
最后两句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君王与天下百姓共享欢乐。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以及君臣民众共同分享幸福的愿景。
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辞藻,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灯会的盛况,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美好祝愿。它既展示了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又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和追求。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
金幼孜。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五龙六首 其二 升降用《雅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灵之至兮,逸驾腾骧。嘘云吸气,承祀日光。展诗鸣律,肃庄琳琅。何以膺神,贶惠无疆。
清平乐(再次前韵)。宋代。周密。晚莺桥噎。庭户溶溶月。一树湘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附:孙玄照琴中歌赠王仙仙。唐代。王仙仙。相如曾作凤兮吟,昔被文君会此音。今日孤鸾还独语,痛哉仙子不弹琴。
梦题墨梅。元代。揭傒斯。霜空冥冥江水暮,江上梅花千万树。无端折得一枝归,一双蝴蝶相随飞。
祝英台近(寄陈直卿)。宋代。张炎。路重寻,门半掩、苔老旧时树。采药云深,童子更无语。怪他流水迢迢,湖天日暮,想只在、芦花多处。谩延伫。姓名题上芭蕉,凉夜未风雨。赋了秋声,还赋断肠句。几回独立长桥,扁舟欲唤,待招取、白鸥归去。
次韵陈大用分韵得对字。宋代。许及之。离群易兴怀,会面即忻对。兹岂非人情,况复是吾辈。稍稍不晤语,毣毣已心愦。世态炎复凉,画事素先缋。馀子纷珷玞,良友抵珍琲。仲方真小难,煮糜是所爱。有作窥古淡,如女洗妆黛。亦尝和宫徵,惜不听环佩。是举终当了,此事可使废。转庵传分韵,容成忆同载。肝胆徒轮囷,酬酢任瑕类。
诉衷情(五之三)。宋代。王安石。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感时寄钟信甫。宋代。马廷鸾。子陵滩下立多时,鸥鹭悠悠自识机。春事都来无半月,一声鶗鴃劝人归。
白马井。宋代。谭景先。玉踠神跑井,崇祠汉伏波。海涛如许近,地脉不同科。德泽甘泉美,人资惠利多。灵踪传万古,苍石有谁磨。
追咏崔奉礼小园。宋代。梅尧臣。前此访君时,已观堂宇邃。安知中屏开,自有幽林致。花搴岩桂红,石擘云根翠。正当秋风来,不见摇落意。日得吟其间,何须去为吏。
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宋代。黄庭坚。须弥椎打虚空鼓,撼得毗卢海月昏。四海无波安乐住,陈家松下小柴门。
县治登梁和寄居余叔济韵。宋代。陈宓。古县公庭二百春,聊因风雨一番新。恨无尺寸堪酬主,敢有丝毫更扰民。方叹闾阎惊脱水,却惭梁栋欲超尘。年丰俗美多馀暇,雁鹜行中看雀驯。
送陈正德教谕常熟。宋代。牟巘。此邦自是高阳里,陈太丘家好孙子。十年闭户养隽声,我先子后一时起。前时送兄今送弟,綵衣拜亲亲为喜。人言昆令而季强,羡君清标如玉峙。善和尚有千卷书,一一穷探亲夜几。新诗那更翻手成,便当拾芥取青紫。小营甘旨束书去,且烦私淑青衿士。天公应念友于情,任国相望才尺咫。苏州明白照两县,正好高吟清影里。吴江定作对床留,笑隔垂虹脍鲜鲤。托好我已三世深,待老敢当二生侍。萧萧风雨起送客,万里飞鸿看双眦。端明老子旧家声,一举先鞭从此始。
送史纯父归余杭。宋代。王铚。霜晴九月交,送子越东门。同舟此水上,再对波清浑。聚散三十载,惟此一意存。邦国有大庆,去承旷荡恩。我老百不湛,视子犹弟昆。新寒黄菊枝,落照黄叶村。惨怆欲别语,零落未归魂。临分吐情实,衰境意弥敦。
菩萨蛮(送郑守厚卿赴阙)。宋代。辛弃疾。送君直上金銮殿。情知不久须相见。一日甚三秋。愁来不自由。九重天一笑。定是留中了。白发少经过。此时愁奈何。
书室名可斋或问其义作诗告之。宋代。陆游。得福常廉祸自轻,坦然无媿亦无惊。平生秘诀今相付,只向君心可处行。
草堂。元代。赵秉文。几家篱落掩柴关,尽在浮岚涌翠间。稻垄明边通白水,竹梢缺处补青山。
咏画屏风诗 二一。南北朝。庾信。聊开郁金屋。暂对芙蓉池。水光连岸动。花风合树吹。春杯犹杂泛。细菓尚连枝。不畏歌声尽。先看筝柱欹。
七夕二首 其一。清代。严金清。天上佳期夜未阑,故园秋到井梧寒。红楼思妇天涯客,一样银河两地看。
鱼钥重关镇蓟堧,河山横在赤阑前。愁中白雁经千里,客邸丹枫有六年。
玄朔烽尘秋入塞,紫垣宫阙上侵天。凌云更接词人赋,不数兰台白雪篇。
九日同李给事冯吴二侍御欧文学登城南楼得天字。明代。黎民表。鱼钥重关镇蓟堧,河山横在赤阑前。愁中白雁经千里,客邸丹枫有六年。玄朔烽尘秋入塞,紫垣宫阙上侵天。凌云更接词人赋,不数兰台白雪篇。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唐代。卢纶。落日映危樯,归僧向岳阳。注瓶寒浪静,读律夜船香。苦雾沈山影,阴霾发海光。群生一何负,多病礼医王。
将命至邺诗。南北朝。庾信。大国修聘礼。亲邻自此敦。张旜事原隰。负扆报成言。西过犯风露。北指度轘辕。交欢值公子。展礼觌王孙。何以誉嘉树。徒欣赋采蘩。四牢盈折俎。三献满罍樽。人臣无境外。何由欣此言。风俗既殊阻。山河不复论。无因旅南馆。空欲祭西门。眷然惟此别。夙期幸共存。
六巡使见示长句却寄 其二。清代。觉罗雅尔哈善。千首诗酬酒一瓶,海波不动远峰青。三台座待归帆速,夜夜开帘望使星。
赠山中隐者。明代。邓云霄。一屋带云局,萧然万虑清。山泉入厨灶,石乳煮藜羹。月静猿规帐,林疏鹤伴行。却嫌居未僻,樵子尚知名。
周十三丈约同马三丈入青原山赋诗五首以记行。宋代。赵蕃。萧散得终日,驱驰难久居。灭瘢苏病竹,抛食引潜鱼。问话僧寻蜀,多茶椀似卢。主人佛事外,游戏亦多余。
东平道中追思来途。宋代。汪梦斗。去时薰入五弦琴,汶上繁阴暑气清。寂寞荒村惊叶落,又驱双毂过龟阴。
晚春寄示茂才冯彭年。宋代。林逋。头上酒巾为长物,据梧微咏意无涯。人生行乐知能几,但见春风满路花。
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宋代。戴复古。蔡外有馀地,登临作此亭。心如乔木古,眼共远山清。社酒谁同醉,村歌自可听。有时来夜坐,收拾读书萤。
次韵和钱塘诸公赏梅十绝 其三。南北朝。邹浩。云山寂寂水回回,幽境非缘世俗开。桃李无言且如此,自然人逐暗香来。
题真继翁司令新居二首·格轩。宋代。刘克庄。招鹤山空衿佩散,至今复以格名轩。礼诗学已先传子,性理书犹密付孙。程氏必须通一件,申公云不在多言。侯芭老去头如雪,曾受吾师罔极恩。
南园新柳。元代。元淮。万缕依依带嫩黄,斜穿红杏弄疏狂。昼长舞得东风困,半倚鞦韆半拂墙。
次韵鉴中八咏。宋代。于石。驱车晓行迈,行行出郊郭。断冈屹崇墉,虚籁殷灵壑。雨深瑶草长,风定松花落。西山有爽气,逍遥倚晴阁。
秋旅遣怀兼柬易堂诸子 其四。明代。曾灿。静掩高斋日已横,西风何地不孤征。天寒岁晏无车马,亲老家贫赖友生。双鬓清秋容独卧,五陵长铗向谁鸣。年年刀尺空相忆,肠断人间砧杵声。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入咏·翠漪亭。宋代。司马光。雕檐日华动,滉瀁照漪涟。四月芰苛满,不似在穷边。
赠任某。宋代。郑獬。寂寞任夫子,穷山秋气寒。尘埃双鬓白,金石寸心丹。不悔穷经老,所嗟行道难。太阿终亦断,宁久匣中蟠。
明月海棠图。明代。朱谏。太液池边月欲坠,海棠花下杨妃醉。月照金闺春夜长,花近玉阑娇欲睡。东风淡荡沈香亭,花间恐有流莺鸣。玉笛声随落花去,月明不见牵牛星。玉人巳去春无主,御沟春暖空流水。旧时明月空自圆,花若含羞向谁语。
和西湖竹枝词三首 其三。元代。康瑞。狮子峰头插将旗,凤凰山下草离离。三宫去后宫门闭,恰似钱王献土时。
相期把酒对秋晖,忽报中丞旅榇归。遂逐城东朝骑发,遥怜江口夕鸿飞。
陶潜宅隐波吞石,谢傅山寒雨打扉。人事虽殊风物在,笑谈岂可眼中稀?
郭茂才要饮舍下,忽报董中丞灵柩自上都至,出城迎之,遂负此约,戏题奉谢。元代。范梈。相期把酒对秋晖,忽报中丞旅榇归。遂逐城东朝骑发,遥怜江口夕鸿飞。陶潜宅隐波吞石,谢傅山寒雨打扉。人事虽殊风物在,笑谈岂可眼中稀?
赤松观。宋代。赵肃远。入门苍翠合,地暖不知冬。羊化屋头石,鹤归山下松。溪清云影动,碑老藓痕封。帝者师何在,清游未许从。
答黄淳父见寄。明代。欧大任。萧瑟君怜楚调同,篇诗遥寄海楼东。五湖心共飘蓬远,十载名因说剑雄。倚仗柴门看暮雨,挥毫江馆送秋鸿。西阊北固风烟接,从此相寻钓艇中。
晚兴和周所安韵。元代。刘崧。江上看云踏雪归,满墙竹色净柴扉。十年京国春风梦,犹忆承恩出紫薇。
师林十二咏 其六 问梅阁。元代。王行。阁中人独坐,阁外已梅开。春信何须问,清香自报来。
题敬义斋卷 其三。明代。郑真。别来久不见山阴,想象高秋玉雪襟。大手文章劳撰述,百年复见圣贤心。
都下寒食夜作。唐代。李中。香尘未歇暝烟收,城满笙歌事胜游。自是离人睡长早,千家帘卷月当楼。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怅城_、多少踏青人,红尘路。
怀古恨,凭书诉。倾国貌,障羞妒。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
满江红(次子云弟韵)。宋代。郭应祥。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怅城_、多少踏青人,红尘路。怀古恨,凭书诉。倾国貌,障羞妒。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
寄刘世亨兼简诸故旧。明代。张宁。别后逢人每寄声,自怜多病托群英。经纶有策怀先达,科第无才愧后生。淡月疏钟京阙梦,白鸥烟水故园情。雍容礼乐三千辈,日近清光仰太平。
春词。明代。朱纯。瑶瑟声沉闭绿窗,月明空吠隔花厖。彩幡零落宜春字,绡帐低回照夜缸。好梦每嫌莺唤醒,伤心况对燕飞双。奢云艳雨情多少,远逐杨花渡楚江。
风雨过鄱阳湖口望大孤庐山。明代。王叔承。乱山为县锁长江,江口湖开万顷苍。湖上孤峰镜中黛,楚风吹雨一船凉。
秋日还山 其三。明代。区大相。频年寄书意,及此返柴关。泉响竹间石,霞明林外山。无人共长往,有客暂投闲。何事金门老,风尘却忘还。
七夕同赵令燕赋。明代。张献翼。翠帐红妆送客亭,佳人眉黛远山青。试从天上看河汉,今夜应无织女星。
梦中作。宋代。释文珦。弃置何足忧,贫贱元非病。山边水边行,颇适幽人情。柴门绝轮鞅,苍苔满修径。忽听渔者歌,还动江湖兴。
君明见和再作 其一。宋代。程俱。十年接淅家屡空,门无八关延五穷。谁言浩浩有馀乐,世故撩人工作恶。君不见韩非白首终无成,至今说难书汗青。要之赋命默有制,巧拙安知司马卿。
送庐山衲僧。唐代。贯休。飞锡下崆gk,清高世少双。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松下自遣。宋代。释智圆。聚气成此身,假缘暂寄世。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傍水与登山,悠然有深诣。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捧檄何必喜,途穷何必哭。容彭不为长,颜杨不为促。四者俱如梦,何为自羁束。彼笑我太狂,我笑彼太俗。彼我更相笑,是非无实录。不如长默默,恬淡过昏旭。渊鱼与林鸟,各得随所欲。举头谁是友,风月与松竹。
杂兴。明代。龚诩。岁晚归耕学老农,无拘无束甚从容。诗朋酒侣时时会,牧竖渔郎处处逢。风月每酣清昼梦,尘埃不涴绿苔封。有时醉顾山妻笑,我欲唱歌卿和侬。
轿中。宋代。白玉蟾。红轮荏苒向西颓,笋乘鸱蹲手拄腮。摇兀形神生睡思,按行水石得诗媒。山光走向檐前拱,溪响飞从闼畔来。遥见青山如雪白,心知个是数枝梅。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宋代。释师范。一个是一个,两个是两个。东土小释迦,西天胡达磨。卞璧骊珠成滞货。
题监簿石存中园亭壁。宋代。范周。范周来谒石存中,未必存中似石崇。可惜南山焦尾虎,低头拜狗作乌龙。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宋代。苏辙。墙北史居士,挂冠心转闲。顶开人共怪,神去夜深还。白雪微侵鬓,丹砂久驻颜。从君欲问道,何日径开关。
西湖泛舟。明代。徐熥。夕阳箫鼓起中流,十里芙蓉两岸秋。荇带乱萦青雀舫,菱歌低度白鸥洲。吴山积翠斜侵郭,越女凝妆尽倚楼。三竺钟声听渐远,半江微月送归舟。
读君谟黼扆箴。宋代。黄庶。常读贾谊书,爱其极理乱。言入笔未乾,绛灌舌如鑽。文帝不肯为,万世为扼腕。汉道竟龌龊,席莫一日暖。今读君谟箴,句句到伊旦。窥国见肺肝,欲取以手浣。何啻可痛哭,一一中世患。设施有隆理,如肉以弗贯。可作天下药,其应疾和缓。非独起国痿,虏颈坐可绊。圣贤方相逢,辨别绛与灌。万不使斯言,以为后世恨。
病起小步感新栽柳竹而有作。明代。郭之奇。新栽柳竹共森森,环堵萧然独静深。久闭柴扉辞屐齿,初扶藜杖入花阴。开颜久对云天色,敛意微思日月心。鼎鼎百年方半得,悠悠千载莫相侵。
满江红 其一。宋代。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庐山行送行。元代。王冕。庐山根盘几百里,屏风九叠开画图。浮岚吐秀挹南斗,黛色眇眇来青湖。山西石门翠如刷,山东石镜大如月。三梁倒挂银河疏,六月飞花洒寒雪。春风锦绣花玲珑,彩云盘结摩霄宫。凉回紫极竹声远,红尘不到金芙蓉。我昔曾穿谢公屐,散策曾寻谢公迹。微风弄景松桧鸣,微雨弄晴瑶草碧。重峦叠嶂烟凄迷,剥苔扫碧寻古题。兴阑回首不知处,落花流水孤猿啼。君作庐山游揽结,庐山秀拂拭双瞳。人细看莲花漏?转首白云如雪飞。庐山面目非当时,归来旧事不须问,石田水暖菖蒲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