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有客愁炊桂

出自明代何璧的《金陵寄沈千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āng nián yǒu kè chóu chuī gu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挟策干时任转蓬,壮夫曾悔学雕虫。
荒年有客愁炊桂,薄俗何人惜爨桐。
士到出山谁不贱,术惟游世最难工。
长安官道原如发,只有狂生叹路穷。
()

《金陵寄沈千秋》是明代作家何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根据对诗词的理解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挟策干时任转蓬,
壮夫曾悔学雕虫。
荒年有客愁炊桂,
薄俗何人惜爨桐。
士到出山谁不贱,
术惟游世最难工。
长安官道原如发,
只有狂生叹路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金陵(即南京)为背景,通过寄托给朋友沈千秋的信函形式,抒发了自己对士人境遇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索。

赏析:
诗的第一句“挟策干时任转蓬”,描绘了诗人怀才不遇、四处漂泊的境遇。他抱着抱负,但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只能随波逐流。接下来的两句“壮夫曾悔学雕虫。荒年有客愁炊桂”,呼应了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曾经追求虚名空位的人的无奈和悔恨,以及在困难时期无法享受美食的客人的愁苦。

第四句“薄俗何人惜爨桐”,诗人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少有真才实学的人被社会冷落的不满和痛惜。他在这里使用了“爨桐”一词,暗指那些珍贵的木材被用于烧火取暖,而不被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士到出山谁不贱,术惟游世最难工”表达了诗人对士人境遇的思考。诗人认为,士人一旦出山从事于世俗之事,就难免降低身份和境遇,而真正的学问和技艺则最难在世俗中发挥和体现。

最后两句“长安官道原如发,只有狂生叹路穷”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他认为,尽管长安这样的大都市充满着官员和权势之路,但对于那些追求真理和理想的人来说,所能获得的却是绝望和困境。

整首诗词通过对时代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士人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和不满。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视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