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种竹堂后萱。明代。道原法师。俗子居山不见山,静者居廛山在眼。请看东郭许隐君,中山之堂最萧散。堂前种竹堂后萱,春深笋长萱花繁。大儿称觞寿花下,小儿读书当竹根。城中无山亦可乐,城中有虎仍戴角。归来不愁虎食人,闭门日醉中山春。
这首诗词是明代道原法师所作的《中山堂为许隐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山堂为许隐君作
俗子居山不见山,
静者居廛山在眼。
请看东郭许隐君,
中山之堂最萧散。
堂前种竹堂后萱,
春深笋长萱花繁。
大儿称觞寿花下,
小儿读书当竹根。
城中无山亦可乐,
城中有虎仍戴角。
归来不愁虎食人,
闭门日醉中山春。
译文:
居住在山中的普通人看不见山峰,
居住在城市的静心者则能看到山在眼前。
请看东郭许隐君,
中山堂气氛最为宁静。
堂前种植竹子,堂后有茅草,
春天深了,竹笋蓬勃生长,萱花盛开。
大儿子在花下举行庆生宴会,
小儿子在竹根处读书。
城市中即使没有山也能快乐,
城市中即使有老虎也不戴角。
回家后不用担心被虎吃掉,
闭门之中沉醉于中山的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中的寂静与城市的喧嚣,展示了一种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反思和思考。
首先,诗人将居住在山中的俗子和居住在城市的静心者进行对比。俗子虽然居住在山中,但却无法体会到山的美丽与宁静;而居住在城市的静心者却能从城市中找到山的存在。这种对比暗示了人们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并不取决于外在环境,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境和态度。
随后,诗人以东郭许隐君为例,描绘了中山堂的景象。中山堂是一个安静幽雅的地方,堂前种植着竹子,堂后则有茅草和萱花。春天深了,竹笋蓬勃生长,萱花盛开,展现了山中的生机和美丽。大儿子在花下举行寿宴,小儿子则在竹根处专心读书。这种描绘表达了尊重自然、追求宁静与修养的生活态度,以及家庭和睦、教育有方的家风。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城市中的快乐和对虎的戴角的幻想。虽然城市没有山,但人们仍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乐趣;虽然城市中有危险,但归来后人们仍能安享山中的宁静。这种对比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乐观与豁达。
整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山与城市的对比、俗子与静心者的对比、家庭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宁静与美丽,以及城市中的喧嚣与快乐,呈现了一种在喧嚣尘世之外寻找内心宁静与乐趣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词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