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肠自断非因剑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哭崔儿》,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ēi cháng zì duàn fēi yīn jià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
异物:异物yìwù∶珍奇的东西。特指稀有的美事∶不同之事;其他事物。亦指其他事因异物误入气管后要立即请医生帮助取出∶指死去的人化为异物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成人:(动)发育成熟,长成大人:长大~。②(名)成年人:你已经是~了,填志愿自己看着办吧。
啼眼不是:(名)错误;过失:好意帮他,反倒说我的~|他总在背后说别人的~。
怀抱:怀抱,汉语词语,拼音:huái bào ,指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有时指婴儿时期
默默:(副)不说话,嘴里没有一点声响:~无语。[近]暗暗|悄悄。
重作

掌珠一颗儿三岁,
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
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
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
依前重作邓攸身。

中文译文:
抱着一颗三岁的儿子,
父亲已有六十多岁,鬓发如雪。
不曾料想,你先离开了我们,
常常忧虑我不能看到你成年。
我的忧伤不是因为刀剑伤害,
哭泣的眼睛加深了黑暗,而不是因为尘埃。
怀抱中又是空虚的,天空无声,
我重新扮演邓攸的角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了悼念自己过早离世的儿子崔儿而写的。首先,诗人描绘了崔儿年幼而离世的情景,他只有三岁,而父亲已经年过六旬,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父亲对儿子的离去感到非常痛苦和惋惜,他常常担心自己无法看到儿子长大成人。

其次,诗人将自己的悲痛比喻为内心的撕裂和眼泪的加深。他说他的悲伤不是因为剑的伤害,而是他的眼泪增加了黑暗的程度,这是一种比喻的表达,强调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最后,诗人没有表达出对儿子死去的恨意,而是表示他重新扮演邓攸的角色,邓攸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因儿子早逝而感到深深的痛苦和伤痛。通过重新扮演邓攸的角色,诗人表达了他永远为崔儿活在心中的决心和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儿子的离世和自己的悲痛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思和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生死轮回的主题。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以及声音和形象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