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门生陈八簋

出自元代刘永之的《寄梁孟敬》,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yǒu mén shēng chén bā guǐ,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菰山之阳隐者宅,日午隔溪闻读书。
时有门生陈八簋,昨从家仆致双鱼。
石门雨过雰崟湿,荜户秋深薜荔疏。
已约暮春携稚子,咏归沂上曳轻裾。
()
隐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的人。
门生:(名)学生。
家仆:春秋时卿大夫的家臣。私家的奴仆。
双鱼:两鱼。指书信。
石门:春秋鲁城外门。借指贤者。控制水流的石闸。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四川省高县境内的石门山得名。起自今四川宜宾,南抵云南曲靖,再通往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指古褒斜谷通道。在今陕西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东汉的《石门颂》﹑北魏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薜荔: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楚辞·离骚》:“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蘂。”王逸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蘂实也。”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木莲》。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九:“薜荔,蒲细,来计反,此译言饿鬼也。”《云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饿鬼名也。”
稚子:幼儿;小孩子。

《寄梁孟敬》是元代刘永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菰山之阳隐者宅,
日午隔溪闻读书。
时有门生陈八簋,
昨从家仆致双鱼。
石门雨过雰崟湿,
荜户秋深薜荔疏。
已约暮春携稚子,
咏归沂上曳轻裾。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隐居在菰山阳光明媚的地方的人的居所。正午的时候,溪水将他与对岸的读书声隔开,他可以远远地听到对岸有一位名叫陈八簋的门生,昨天他从家里的仆人那里得到了一对鱼。雨过后,石门上的雾气已经散去,草屋里的秋深了,薜荔也稀疏了。作者已经约定在傍晚的春天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歌唱回到沂上,拖着轻盈的衣裳。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场景。菰山之阳和溪水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屏障,使得主人与对岸的读书声隔开,展示了隐居者的安静与孤独。陈八簋的出现是整首诗词的转折点,他带来了一对鱼,为隐居者带来了些许喜悦。而雨过后,石门上的雾气消散,秋天的气息逐渐浓厚,草屋里的薜荔也变得稀疏,传达出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最后,作者将描写转向了自己,表示已经与他人商定,在春天的傍晚携带孩子一同回到沂上,并且轻盈地走着。这个场景中,孩子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存在,也暗示着作者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词以简约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隐居者的孤独与欢愉、对时间的感知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永之

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刘永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