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条复萧森。元代。戴良。寒来悲落桐,桐生在长林。积叶既阿那,攒条复萧森。排云正孤立,乘风忽哀吟。朽壤方有托,急霰非所任。轮囷龙门侧,憔悴峄山岑。不求削成圭,何待裁作琴。菲薄既非材,固无斤斧侵。¤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是明代戴良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寒来悲落桐,
桐生在长林。
积叶既阿那,
攒条复萧森。
排云正孤立,
乘风忽哀吟。
朽壤方有托,
急霰非所任。
轮囷龙门侧,
憔悴峄山岑。
不求削成圭,
何待裁作琴。
菲薄既非材,
固无斤斧侵。
诗词中文译文:
寒冷来临,令人悲叹落叶的桐树,
桐树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
叶片厚重,层层叠叠,
枝条密集而且发出萧森的声音。
孤零零地排列在云层之上,
乘着风忽然发出哀怨的吟唱。
枯朽的土壤仍然托住它,
猛烈的霰雪并不能使它屈服。
它像一个困在囹圄中的龙,
瘦弱不堪的峄山峰。
它不求被削减成形状完美的玉器,
何必等待被裁剪成一把琴。
尽管它纤弱无力,并非上好的材料,
但坚固无比,无斧凿之能侵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棵桐树在寒冷的季节里的形象。桐树生长在茂密的长林中,叶片厚重,枝条密集,发出萧森的声音。它独自排列在云层之上,忽然被风吹起,发出哀怨的吟唱。尽管它生长在朽烂的土壤上,但依然坚强地托住自己,即使猛烈的霰雪也不能使它屈服。它宛如一条被困在龙门囷圈中的龙,如同瘦弱不堪的峄山峰。它并不追求被削减成完美形状的玉器,也不需要等待被裁剪成一把琴。尽管它看似菲薄不堪,但却坚固无比,无斧凿之能侵犯。
这首诗以寒冷的桐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赞美。桐树虽然环境恶劣,但仍然能够顽强地生长和生存,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内在的力量。诗中所描述的桐树形象与作者自身的心境相呼应,表达了对困境中的人们的鼓励和激励。
整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通过描写桐树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运用了平仄工整、意境深远的语言,使诗词充满音韵之美和意象之美。通过对自然界中一棵普通桐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坚韧、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力和抗争意志的讴歌。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桐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生命力和无畏精神,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同时,这首诗词也蕴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桐树不求被削减成玉器或制作成琴,它以自己的真实、朴素的存在方式展示了自己的价值。这也给人们以启示,即在追求完美和华丽的外在形象之前,应当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在力量,以真实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桐树的形象,表达了对坚韧不拔、无畏精神的赞美,并呼吁人们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在力量。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力和抗争意志的讴歌,给人们以深思和鼓舞。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戴良。(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