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受鲍叔知

出自元代戴良的《感怀(六首) (以下《鄞游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shòu bào shū zh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伐木音久废,交友竟吾欺。
利害纷啖食,迫逐方交驰。
晨起践零露,四顾将安之?东路阻山海,北走到临淄。
临淄古齐国,淳风亦早衰。
惟闻管敬仲,尝受鲍叔知
其人今已殁,乡里失其依。
知音苟不存,仗剑起旋归。
¤
()
利害:利弊;益处与害处。
逐方践零露四顾:环视四周。
早衰:提早衰老。

诗词:《感怀(六首)(以下《鄞游稿》)》
朝代:明代
作者:戴良

伐木音久废,交友竟吾欺。
利害纷啖食,迫逐方交驰。
晨起践零露,四顾将安之?
东路阻山海,北走到临淄。
临淄古齐国,淳风亦早衰。
惟闻管敬仲,尝受鲍叔知。
其人今已殁,乡里失其依。
知音苟不存,仗剑起旋归。

中文译文:
伐木声已经久远停止,我竟然被交友所欺骗。
利益和损害纷纷吞噬,逼迫我不得不离开。
清晨起床踩在凉露上,四处环顾,将前方的去处确定?
东方的道路被山和海所阻,向北走到临淄。
临淄曾是古代齐国的都城,纯朴的氛围也早已衰落。
只听说过管敬仲的名字,曾受到鲍叔知的赏识。
如今那位人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在故乡的依托。
如果没有知音相伴,我将手持剑起程回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戴良创作的《感怀(六首)(以下《鄞游稿)》中的一首。诗词以个人的感怀和思考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境遇的思考和对友情的失望。

诗的开头提到伐木声已经久远停止,暗喻生活中的困境。接着,作者感叹交友欺骗自己,这里可能指的是社交关系的虚伪和利益冲突。在现实的利害纷争中,作者感到被迫离开原来的环境,四处寻找归属感。

诗中提到东方的道路被山海所阻,北行到达临淄。临淄是古代齐国的都城,但如今已经衰落。这里作者通过描写古都的衰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在临淄,作者听说过管敬仲的名字,他曾受到鲍叔知的赏识。这里提到两位古代的贤人,暗示了作者对于知音和敬仰之人的向往和渴望。然而,诗的结尾表明这位知音已经去世,作者失去了在故乡的依托,因此他决定手持剑回去,寻找新的归宿。

整首诗词通过对现实困境、友情欺骗和对知音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对未来的迷茫。在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词通过个人的感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困惑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戴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