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玷白圭。元代。戴良。解珮去朝市,朝市路已迷。敢冀恩私被,但嫌朋好暌。彼谗起青蝇,我行玷白圭。寸心幸能亮,微命不终乖。及今去青琐,何日瞻泰阶。荒服固云忝,是道谅亦迷。安得同志士,三叹写余怀。¤
诗词:《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朝代:明代
作者:戴良
解珮去朝市,
朝市路已迷。
敢冀恩私被,
但嫌朋好暌。
彼谗起青蝇,
我行玷白圭。
寸心幸能亮,
微命不终乖。
及今去青琐,
何日瞻泰阶。
荒服固云忝,
是道谅亦迷。
安得同志士,
三叹写余怀。
中文译文:
解下佩珮去朝市,
朝市的路已经迷失了。
敢冀望得到恩宠,
但是被嫉妒和亲近的朋友隔离。
那些谗言如同青蝇一般盛行,
而我自己的行为也有瑕疵。
幸运的是我内心依然明亮,
微薄的命运没有被扭曲。
直到现在我离开了繁琐的事务,
但何时才能一睹圣上的威仪。
虽然我现在穿着简朴的服饰,
但我知道这条道路也是迷茫的。
我多么希望能够与志士们相伴,
三次叹息写下了我内心的情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戴良所作,题目为《和沈休文双溪八咏》。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朝廷中被嫉妒排斥的感受,以及对官场险恶环境的痛苦和迷惘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解下佩珮(指官员的佩带)离开朝市,表示自己离开了朝廷的权力中心。但他发现朝市的路已经迷失了,这里可以理解为他发现自己在官场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行事。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皇上的宠爱,但却因为被人嫉妒和朋友的疏远而无法实现。他感叹朋友之间的隔阂,暗示了朝廷中的勾心斗角和权谋之间的困境。
诗中提到的“彼谗起青蝇,我行玷白圭”表明诗人自己的行为也有瑕疵,但与他人的谗言相比,他认为自己的过失微不足道。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心灵依然清亮,微薄的命运没有被扭曲。
诗的结尾,诗人表示离开了繁琐的官场,但他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瞻仰皇帝的威仪,这里可以看出他对于官场中的荣耀和权力的向往。
最后两句“荒服固云忝,是道谅亦迷。安得同志士,三叹写余怀。”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士的向往和对清廉之道的迷茫,他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伴,共同追求理想,并以此为结束,写下了他内心的愿望和思考。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迷茫和挣扎,以及对清廉和志士精神的向往。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于权谋和勾心斗角的厌恶,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内心的坚守和追求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词展现了明代官场的黑暗和诗人对于清廉高风的追求,表达了对于真正志士的向往和渴望。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戴良。(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