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望明月

出自宋代张君房的《梦中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éng lóng wàng míng yuè,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亭尤逢夜竹,不识自知音。
朦胧望明月,终得拂青尘。
()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明月:1.明朗的月亮。2.指明珠。
青尘

《梦中作》是张君房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梦中作
亭尤逢夜竹,不识自知音。
朦胧望明月,终得拂青尘。

诗意:
这首诗以梦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创作的心境和感悟。诗中通过描绘一个景象,表达了对于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才华的怀疑与自信,以及对于追求真理与超越尘世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亭尤逢夜竹,不识自知音”描绘了一个亭子里夜晚遇到竹子的情景。亭子是一个隐蔽的地方,夜晚的竹子也是幽静的,它们彼此相遇,但并不相互了解。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自身的境遇,他在创作中孤独而迷茫,不知道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赏识。

接着,诗人望着明亮的月亮,写道“朦胧望明月,终得拂青尘”。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追求真理的向往。明亮的月亮透过朦胧的夜色,使诗人的思绪得以迸发。他最终能够超越尘世的束缚,感受到了灵感的触动和创作的力量。青尘代表尘世的纷扰和俗世的凡俗,诗人通过创作,得以拂去这些尘世的烦恼和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在梦中创作,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诗中。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自我怀疑与自信,以及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渴望。这种追求和渴望在宋代的文学中是常见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君房

安州安陆人。真宗景德间进士。历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大中祥符中,自御史台谪官宁海。真宗命戚纶、陈尧臣等校正《道藏》,以纶等荐,得主其事,编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进之。复撮其精要总计万余条,编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

张君房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