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草栖织蛩

出自宋代叶子强的《读书堂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ù cǎo qī zhī qió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娟娟百个竹,落落一丈松。
岂无桃李华,春事孰与冬。
寒菊北户下,不斗颜色浓。
气味如秃翁,忍死无容容。
霜风落系雁,露草栖织蛩
读书真可人,明星耿疏篷。
()
落落:(形)①形容举止潇洒,不拘束:~大方。②形容高傲不合群:~寡合。
春事:春耕之事。春色;春意。指男女欢爱。特指花事。
孰与: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曰:‘与诗人韩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齐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寒菊北户颜色:(名)①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红~|~鲜艳。②指显示出来让人知道厉害的脸色或行动:给他点~瞧瞧!③姿色(多见于旧戏曲、小说):这女子有几分~。
气味:(名)①鼻子可以闻到的味:~芬芳|刺鼻的~。②指脾气、志趣等:~相投。
秃翁容容:纷乱动荡貌。烟云浮动貌。盛多貌。随众附和。飞扬飘动貌。
读书:学习知识、技能等。
可人明星:(名)①古书上指金星。②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

《读书堂五首》
娟娟百个竹,落落一丈松。
岂无桃李华,春事孰与冬。

寒菊北户下,不斗颜色浓。
气味如秃翁,忍死无容容。

霜风落系雁,露草栖织蛩。
读书真可人,明星耿疏篷。

中文译文:
婀娜的竹林百株,挺拔的松树一丈。
难道没有花果鲜美的桃李,春天的景色岂能与冬天相比。

寒冬里的菊花在北边人家下开放,它们没有争斗,但色彩浓郁。
而空气里却像个秃头古人,令人难以容忍。

寒风中落下一群飞雁,露水里草丛里有蛩蛩鸣叫。
读书真是令人开心,明亮的星星照耀着篷帽。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读书的美好与重要性。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读书的价值和乐趣。

诗人通过将竹子与松树进行对比,突显了读书的丰富与深度。百株竹子娟娟有态,寓意读书中的多种知识与技能,而一丈高的松树则高大挺拔,象征读书带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境界。

然后,诗人通过比喻桃李与春天、菊花与冬天,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桃李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和春天的生机,因此与冬天相比,读书更能带来丰富的收获和天然的美好。

接下来,诗句中描述了寒冬里的菊花,它在北方屋檐下开放,色彩浓郁美丽,象征着读书人的内心世界。而“气味如秃翁,忍死无容容”一句,描绘了在寒冷的冬天,气味令人难以容忍,暗喻了读书者对现实生活的痛苦与无奈。

最后,诗中描述了寒风中飞雁的景象和蛩蛩的鸣叫,意味着读书能带领人们迎接变化,增长智慧。读书真的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就像明亮的星星照耀着篷帽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寓了对读书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巧妙的写景和比喻,展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美好,并强调了读书人应该努力追求知识和智慧。

诗中用寒冬的菊花和飞雁,展示了读书者对于理想和追求的坚持和毅力,并用明亮的星星照耀篷帽,寓意读书给人带来的指引和光明。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使读者在读诗过程中感受到了读书的价值和美妙,激发了对知识和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叶子强

叶子强,字自彊(《昆山杂咏》卷下),缙云(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知昆山县(《吴都文粹》卷九)。今录诗六首。...

叶子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