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敢望汉鸿生

出自宋代王翊龙的《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án jīng gǎn wàng hàn hóng sh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绣衣玉斧下青冥,端为斯文主夏盟。
师道更全双璧白,讲堂初奏六茎清。
秦灰不烬诗书种,孔壁犹铿丝竹声。
惟有渔翁只自叹,谈经敢望汉鸿生
()
绣衣: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见'绣衣直指'。
青冥斯文:温和有礼貌,不粗俗。
主夏盟师道:1.犹师法。指老师的学问或技艺体系。2.为师之道。3.指师之地位、作用以及尊师之风尚。
双璧讲堂:讲堂jiǎngtáng∶旧称教室∶古时指讲解经学的厅堂∶佛教讲经说法的殿堂
丝竹:1.弦乐器和管乐器(箫笛等)。2.泛指音乐。
惟有:只有。
渔翁:老渔人。
自叹鸿生

诗词中文译文:
在绣衣和玉斧之下,青冥之间,对于夏盟,我作为谢绣使同被任命为讲课嘉宾。两位教授的学道观点更为完美,光明白晰。讲堂初设立,以六丝净音引始。尽管秦灰未能燃尽,但书籍和诗歌依然繁衍滋长,孔墙上的丝竹声回荡不绝。只有渔翁自叹不已,他谈论经义,却敢于像汉鸿一样追求巅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翊龙作于宋代的一首咏史之作。诗中描述了自己以谢绣使之名被任命为讲课的嘉宾,以及对教授的学道和讲堂的概况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教师们学大道有如一对完美的双璧,讲堂的初设引来了清净的音乐声,将这个讲堂的氛围描述得庄重而美好。诗人还表达了对知识的崇敬之情,纵使时光荏苒,书籍和诗歌的魅力依然持续传承。然而,只有渔翁是自叹不已,因为他尽管谈论经义,但却敢于追求如汉鸿般的卓越。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教育和学问的珍视和崇敬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术殿堂的场景,旨在表达对学问、知识和文化的赞美。诗人通过形容教授们的学问和讲堂的氛围,表达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崇尚。同时,诗人也对自己的学问与渔翁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以凸显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热爱和向往,具有浓厚的礼敬之情,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学问风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