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听木鸡啼

出自明代唐肃的《吴中送僧》,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òng tīng mù jī tí,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师向何方去,太湖西复西。
风传孤磬远,松偃旧房低。
暖榻常留兔,浮杯不驳犀。
何时城北寺,重听木鸡啼
()
旧房驳犀重听:〈动〉再听(一遍或几遍)。
木鸡:《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成玄英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后因以'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木制能飞的鸡。用以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

《吴中送僧》是明代诗人唐肃的作品。该诗以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为背景,描绘了送别僧人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师向何方去,太湖西复西。
风传孤磬远,松偃旧房低。
暖榻常留兔,浮杯不驳犀。
何时城北寺,重听木鸡啼。

诗词通过描写师去何方以及太湖西行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第二句描绘了风吹敲击着孤独的钟声传得很远,松树低垂着,古旧房屋显得寂静。这些描写突出了离别所带来的孤独感和寂寞感。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在离别前的招待,榻上常有兔子停留暖着,酒杯漂浮而未倾覆,暗示着作者热情款待并留下美好的回忆。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有机会再次在城北寺庙聆听木鸡鸣唱的心愿。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的描写,传递了一种离别的情感。作者通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氛围和意象,表达了与离别相伴的思念、孤独和希望。在一个平凡的场景中,唤起了人们对于离别的共鸣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深思和感动。同时,通过诗中所描绘出的吴中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整首诗给人以欣赏和品味的空间,展现了唐肃极富哲理和感情的诗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