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驱牛趁机春雨

出自宋代孙应时的《读通鉴杂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qū niú chèn jī chūn yǔ,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柴门三叩略从容,感激聊酬大耳公。
常驱牛趁机春雨,人前元不似英雄。
()
柴门:1.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2.代指贫寒之家;陋室。3.犹杜门,闭门。
从容:(形)①镇静;不慌不忙。[反]慌乱。②宽裕:时间~|手头~。
感激:(动)对于对方的好意或帮助产生好感;感谢:~涕零|~不尽。[近]感谢。[反]怀恨。
春雨:1.春天的雨。2.用以比喻恩泽。3.曲名。
不似英雄:(名)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好汉。②(名)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人民~。③(形)具有英雄品质的:~人物。

《读通鉴杂兴》中文译文:

柴门三叩略从容,
感激聊酬大耳公。
常驱牛趁机春雨,
人前元不似英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自己读《通鉴》时的一些感慨和心情。

首先,诗人说自己读书很从容,形容自己三次敲门都是轻轻的。这里的柴门是指自家的门,通过轻轻敲门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谦逊和谨慎。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大耳公的感激之情。这里大耳公是指《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他的学识和才华深深地感染和启发了诗人。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常常驱使着牛在春雨中耕作,意味着他在平凡的生活中秉持着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最后一句诗中,诗人说自己在人前不如英雄。这里的英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有名望、有声望的人物。诗人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默默无闻的状态有些失落,希望自己能在学识和品德上更加进取,达到英雄般的境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读书的态度和生活的状态,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个人境况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劳动、追求进取的精神风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