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共垂杨伴海潮

出自宋代释仲殊的《京口怀古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gòng chuí yáng bàn hǎi chá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
豪侈尘嚣:(名)人多喧闹:远离~。
衣冠:1.衣服和礼帽。2.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复宗父老:(名)尊称年长的人:~兄弟|家乡~。
吹箫: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清钱谦益《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2.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郁达夫《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簫。”详“吴市吹簫”。3.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青山:长满绿植的山。
兴亡:(动)兴盛和灭亡:天下~,匹夫有责。
垂杨海潮:(名)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钱塘江口的~最壮观。

《京口怀古二首》是宋代释仲殊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对京口(今南京)古时的兴亡变迁的怀古之情表达了对时光荏苒、人事如梦的感慨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京口(古称京师、京邑)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古城兴亡、岁月流转的深深思索。

首两句“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描绘了丹阳王朝的陨落,让豪侈繁华尽化作尘嚣。这暗示着一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败,也呈现了时光的流转无常。

接下来两句“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传颂着宗唐之世的荣光不再,即使年老的人们仍能忆起晋朝的辉煌。这一句表达了父老辈的记忆中充满了中国历史中较为繁荣的一段时间。

再看前两句“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描述了长时间流传的京口的民间文化,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吟唱者变了,吹箫者变了,但是诗人依旧嗅到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这一句表达了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最后两句“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以自然景物来对比兴亡事。青山作为永恒存在的象征,与人事兴亡无关。只有垂柳与海潮一起,是瞬息万变的。这句表达了人事兴衰的短暂,与宏大的自然相比,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

中文译文:
曾经的丹阳王朝繁华消散,都已化作了尘嚣。往日的美好时光已不复存在,父老仍能传颂晋朝的壮丽。在万岁楼旁,谁曾吟唱过月光;在千秋桥上,则是人们自己吹奏着箫。青山无关兴亡变迁之事,只有垂柳与海潮作伴相随。

这首诗词凝聚着释仲殊对京口古城历史的思念,通过对兴亡变迁的描绘、对古城文化风貌的揭示,表达了对人事如梦、时光匆匆的感慨之情。同时,以自然景物对比人事兴衰的方式,表达了人类事务的短暂无常与大自然恒久不变的对比,让人感叹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仲殊

释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

释仲殊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