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现三界前。宋代。释仲殊。身是光明幢,语是光明经。光明聚不散,妙是成真形。示现三界前,何劳问丹青。坐断龙斗山,宝月孤亭亭。
破山光明庵,朝代宋代,作者释仲殊。诗意:身体就是光明幢,言辞就是光明经。光明聚集不分散,奇妙之处成就真形。展现在三界之前,何必问它形象是否具有真实。坐在断龙斗山上,像一轮孤瑞宝月高悬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以光明为主题的佛教诗。诗中作者通过比喻自己的身体和言辞,将其比喻为光明幢和光明经。光明象征着智慧和真理,表达了佛法中的思想。诗人认为光明是聚集在一起的,不会分散,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和佛法的无尽奇妙之处。诗人还通过比喻自己坐在断龙斗山上,如一轮孤瑞宝月高悬在空中的台,使诗中形象更加凝练和富有想象力。
中文译文:这座破山的光明庵,属于南宋时期的佛家僧侣释仲殊所作。诗意:身体就好比是一面光明的旗帜,言辞就好比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经书。光明汇聚在一起无法分散,内涵含有无比奇妙的真理。在三界展现之前,何必问及它的形象是否能被凡人所理解。宛如坐在断龙斗山之上,宝贵月亮孤瑞高挂在天上。
诗意: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崇尚和对智慧的追求。诗人通过以身体和言辞来比喻佛法的光明和智慧,强调光明聚集不分散,具有无尽的奇妙和真理。诗人同时也展现了对佛法的信仰,认为佛法的形象无需通过凡人的描绘和想象,而是可以直接示现在世间。最后,诗人以断龙斗山和高悬的孤瑞宝月来形容自己的境界,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佛家的智慧思想和对佛法的赞颂。
释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
释仲殊。释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