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块泥团

出自宋代释智朋的《偈倾一百六十九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tǔ kuài ní tu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土块泥团,灯笼露柱。
凤栖不在梧桐树。
()
佛身无为:(动)听其自然发展,不必有所作为:~而治。
土块:成疙瘩或成团块的泥土。
泥团灯笼:(名)一种笼子式的照明用具,多用纸或纱糊在细竹篾或铁丝做的骨架上,里面点蜡烛。种类多样,可手提或悬挂。现多用作节日装饰灯,用电灯作光源。
不在:1.在的相反语,专指不在家或泛指不在某处。2.死亡的讳词。3.不在于、不著重于。
梧桐树

诗词的中文译文: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土块泥团,灯笼露柱。
凤栖不在梧桐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释智朋的《偈倾一百六十九首》中的一首,通过几个简短的意象,表达了佛教的教义和思想。

首先,“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意味着佛陀的身体无所作为,摆脱了有形的束缚,超越了所有的存在和数量。这里的“诸数”,可以理解为万物的形态和种类,也可以指一切的世俗标签和界定。佛身的无为意味着释放自我,超越物质的束缚。

然后,诗人以“土块泥团,灯笼露柱”来形容世间的虚幻和不牢固。土块和泥团都是形态不定的物质,灯笼则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代表着人们的欲望和离世界间的联系。而灯笼柱子上的露水,则暗示着物质的无常和幻像的破灭。

最后一句“凤栖不在梧桐树”,表达了凤凰这种神话中的神鸟不再停留在梧桐树上。凤凰被认为是吉祥和永恒的象征,而梧桐树则是凤凰的常常栖息之处。这句话的含义是,佛教中的解脱已经超越了世俗和有形的束缚。

整首诗呈现出禅宗思想的特点,强调了解脱和超越。通过物象和典故的运用,诗歌将佛陀的境界和释放心灵的状态以意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诗歌的句式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静谧和超脱的感觉。同时,诗歌也在语言和形式上展示了佛教的智慧和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智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