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更念波罗蜜。宋代。释印肃。无罪福,无损益,不消更念波罗蜜。念来年久却成魔,返谤修行无圣力。
《颂证道歌·证道歌》诵述了修行者在探求证道的过程中的种种困扰和挣扎。作者释印肃以简练的词语传达了深刻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无罪福,无损益,
不消更念波罗蜜。
念来年久却成魔,
返谤修行无圣力。
诗意:
第一句“无罪福,无损益”表达了修行者不会因为没有证道而受到惩罚或者失去福报与利益的意思。第二句“不消更念波罗蜜”指出不需要再去追求繁杂的修行方法。第三句“念来年久却成魔”说明过度沉迷于修行中的念头已经使得修行者失去了纯净的智慧和正道。最后一句“返谤修行无圣力”揭示了返谤他人修行的行为会使得自身的修行力量丧失。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有力的语言描述了修行者在求道过程中所遭遇的心理困惑和外界的诱惑。表面上,这首诗似乎颂扬了修行的境界,但实际上却透露出修行的困境与危机。作者通过批判追求波罗蜜和返谤他人修行的行为来警示修行者,引导他们回归正道。整首诗传达了一种清净和悟性的修行观念,强调修行者应当警惕繁杂的修行方法,注重内心的净化和正念的培养。
诗词虽短小精悍,但蕴含着深邃的思考和启示。通过简练而精准的表达,作者引导读者深入反思修行的本质和意义,警示我们不要走入迷失和糊涂的境地。这首诗词无论在语言、诗意还是赏析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宋代佛教文学的一部精华之作。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