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树林声色中。宋代。释印肃。无明实性即佛位,心净还同佛土净。水鸟树林声色中,殊无毫发来争竞。
诗词的中文译文:
《颂证道歌·证道歌》
无明实性即佛位,
心净还同佛土净。
水鸟树林声色中,
殊无毫发来争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佛教僧人释印肃所写,以表达佛教思想为主题。诗中呈现了一种精神境界和真理观念。
首句“无明实性即佛位”,指出无明即是实性,而这种无明实性正是佛的境界。无明是指迷惑、无知,实性是指真实、本质。释印肃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通过正确认识和超越无明,可以达到佛的境地。这里的佛位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精神上的境界。
接着的两句“心净还同佛土净”,强调心灵的纯净与佛土的纯净相一致。心净指的是通过修行使内心达到清净无染的状态,而佛土净则是指佛陀所居住的净土。释印肃通过这句表达了修行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内心的净化可以与佛陀及佛土相通。
最后两句“水鸟树林声色中,殊无毫发来争竞”,表现了自然界中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景象。水鸟和树林代表了自然界的声音和色彩,而毫发争竞则是形容自然界的安宁和无欲。这里释印肃通过自然的描绘,映射了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强调了修行的追求不应该与世俗的争竞相沾染。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思想的表达,强调了正确认识和修行的重要性,以及修行者内心的净化与超脱。同时,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平静和宁和的境界。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