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将伊挂齿唇。宋代。释了一。乌臼分明棒有眼,这僧直是眼无筋。假饶打著百千个,切莫将伊挂齿唇。
诗词《颂古二十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释了一所写,它描绘了一种禅宗的修行观念和境界。
诗中的“乌臼”是古代用来磨谷物的工具,也是禅宗的一个象征,代表着修行的过程。诗人说“乌臼分明棒有眼”,意味着在禅修时,诗人的心灵变得敏锐而明亮,能够觉察到内心深处的真实。
诗人自称“眼无筋”,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心灵的虚无与透明,没有束缚和拘束。而“假饶打著百千个,切莫将伊挂齿唇”则是诗人对他人对待修行者的一种忠告,不应该过度追求外在的功利,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整首诗抒发了禅宗修行的境界和诗人对修行者的期望。诗意深邃,富有禅宗意味。它告诉我们修行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实。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不要拘泥于外在的表象和功利,要以平静和深远的眼光看待事物。
这首诗词是佛教禅宗思想的结晶,赏析其中蕴含着深邃的禅味。它用简洁明快的词句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修行者的品性。通过描绘乌臼、眼无筋等象征性的形象,使诗歌更具意象感和想象力。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抽象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了禅宗的特点和修行者的境界,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释了一(一○九二~一一五五),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年十四于大云寺出家。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后师从妙湛思慧禅师。游方遍谒耆宿。后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知福州叶梦得迎至黄檗道场。继归卧雪峰故庐。又出住云门,迁法石,返西湖雪峰庵。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二十首。...
释了一。释了一(一○九二~一一五五),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年十四于大云寺出家。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后师从妙湛思慧禅师。游方遍谒耆宿。后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知福州叶梦得迎至黄檗道场。继归卧雪峰故庐。又出住云门,迁法石,返西湖雪峰庵。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二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