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要当风眼活

出自宋代释端裕的《颂古十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zhí yào dāng fēng yǎn huó,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芭蕉拄杖与夺,直要当风眼活
刹那才昧隔生,鼻孔遭他牵撮。
()
芭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叶宽大,叶茎纤维可编绳索。果实也称芭蕉,可食用,状似香蕉。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鼻孔:鼻子的孔道,为呼吸时气息出入的通道。
牵撮

诗词《颂古十首》是宋代禅僧释端裕所作,该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芭蕉拄杖与夺,
直要当风眼活。
刹那才昧隔生,
鼻孔遭他牵撮。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词以自然景物为引子,描述了芭蕉(指禅宗的比喻)和拄杖(指修行)之间的关系。芭蕉是一种柔韧、饱含生命力的植物,拄杖则是禅修者修行的辅助工具。诗中提到芭蕉拄杖与夺,意指禅修者与芭蕉之间并不是简单地取舍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禅修者通过修行的过程,能够在风眼中活动(指能够在世俗纷扰中保持清静),这是直接的、当下的体验。

诗的下半部分说,转瞬间就能看到生命的昧隔,鼻孔则被牵撮(即受到干扰)。这里的牵撮可能指的是世俗的烦恼和执念,它们不仅扭曲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干扰着我们对生命的真实体验。

整首诗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一种境界,即禅修者通过修行能够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平静,真切感受到当下的存在。诗的意象简练、生动,通过芭蕉和拄杖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禅修者与世界的关系。同时,诗中运用了独特的表达方式,将禅修的境界与生活中的瞬间联系起来,使诗词更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