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压神龙三四秋

出自宋代黄诰的《三峡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o yā shén lóng sān sì qi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
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隐士闲行随白鹿,道人长往驾青牛。
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
()
神龙: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三国·吴都建业正殿名。
良材:良材liángcái∶好木材∶有用的人才。
应是鬼神:鬼与神的合称。泛指神灵、精气。偏指鬼;死去的祖先。指形体与精灵。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中水: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水质介于清洁水和污水之间。可以用来灌溉田地、冲洗厕所、回补地下水等。也叫再生水。
草木:1.草与树木。2.指荒野。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太平。我们的朋友遍~。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新中国是人民的~。
隐士:1.隐居山野不愿做官的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2.善于说隐语的人:平公(晋平公)召隐士十二人。
闲行白鹿道人:(名)①对道教徒的尊称。②称佛寺中打杂的人。
青牛:1.黑毛的牛。2.指土牛。3.神话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牛。4.老子的代称。5.旧时谓三煞神之一。6.神话传说中的树精。
灵源末流:水流的下游。比喻事物的后来的发展状态。指颓风弊俗。余绪,遗业。指后世。后列,下等。末期,末世。后辈,后人。亦指已经衰落而失去其原有精神实质的流派。

《三峡桥》是宋代黄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桥横跨神龙三四库的壮丽景象,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隐士、道人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桥压神龙三四秋,
良材应是鬼神搜。
猿猱争饮涧中水,
草木不知天下秋。
隐士闲行随白鹿,
道人长往驾青牛。
灵源自与天河接,
谁信江淮是末流。

这首诗词描绘了桥横跨在神龙三四库上,给人一种桥似乎能够压住巨龙般的气势。黄诰以此形容该桥的威严和雄伟。接下来的两句“良材应是鬼神搜。”表达了诗人对桥梁工程的赞叹和社会的发展的骄傲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描绘了桥下清澈的涧水,吸引着猿猴们争相前来饮水,而草木却不知道天下已经步入秋天。这里诗人运用了自然景观来衬托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变迁。

最后两句“隐士闲行随白鹿,道人长往驾青牛。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描绘了隐士以及道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隐士随着白鹿漫步而行,道人则驾驭青牛长往。诗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和追求道德境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中的“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则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认为桥梁就如同灵源一般,与连接天空的天河相接,说明这座桥在他心中是那么的不同寻常。而江淮则只是其中一个支流,比起桥梁似乎不值一提。

通过这首诗词,黄诰表达了自己对壮丽景观的赞美和对隐士、道人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士、道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词以雄壮景象和美丽意境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向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