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石有深缝

出自元代方回的《秋晚杂书三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ǎ shí yǒu shēn fè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畴昔夏之夜,百虫无不鸣。
侵寻迫秋杪,惟有蟠蟀声。
微物乏巨喙,寒翅厉酸清。
露将化为霜,欲鸣声不成。
瓦石有深缝,缄默逃汝生。
不然且立死,焉问懒妇惊。
天地布肃令,讵别物重轻。
岂惟蝼蚁蛰,神龙亦潜形。
()
畴昔,不鸣,惟有,蟠蟀声,微物,寒翅,化为,不成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畴昔夏之夜,百虫无不鸣。
侵寻迫秋杪,惟有蟠蟀声。
微物乏巨喙,寒翅厉酸清。
露将化为霜,欲鸣声不成。
瓦石有深缝,缄默逃汝生。
不然且立死,焉问懒妇惊。
天地布肃令,讵别物重轻。
岂惟蝼蚁蛰,神龙亦潜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晚上的景象和一种无声的孤寂感。夏天的夜晚,百虫鸣叫,声音此起彼伏,但随着秋天的临近,唯有蟋蟀的声音仍在回荡。微小的生物没有巨大的喙,寒冷的翅膀刺骨冰凉,清寂中透着苦涩。露水将要变成霜,蟋蟀欲鸣而声音却无法成鸣。屋瓦和石缝中有深深的裂缝,寂静中逃避着生命。否则,宁愿立即死去,又何必问那懒惰的女人会感到惊讶呢?天地间布满了严肃的秩序,又怎能区分物体的重或轻?不仅蝼蚁蛰伏,神龙也隐藏着身形。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夜晚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寂静和孤寂的氛围。夏天的繁华已经过去,百虫的鸣叫声也渐渐消失,唯有蟋蟀的声音还在回响,仿佛它是唯一的寂寞之声。诗人通过对微小生物的描写,表达了它们的渺小和无声的存在,与寒冷的秋夜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的瓦石深缝和缄默的生命传达了一种逃避和沉默的情绪。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的思考,认为天地间的秩序使得物体的轻重不再重要,无论是蝼蚁还是神龙,都有隐藏和潜伏的时候。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