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宋代。梅尧臣。三日不相见,逢人问始知。同车侵朔雪,临水拜灵龟。絮扑鸳鸯带,花团蛱蝶枝。如何东郭叟,足迹自穿綦。
《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日不相见,逢人问始知。
同车侵朔雪,临水拜灵龟。
絮扑鸳鸯带,花团蛱蝶枝。
如何东郭叟,足迹自穿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十一月七日雪中听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问候。作者与友人同乘一辆车,穿越着深厚的雪,来到水边向灵龟行拜。诗中还描绘了雪中的景象,如飞舞的絮雪、盛开的花朵和飞舞的蝴蝶。最后,作者提到了东郭叟,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和足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日雪中的场景,通过描写雪景和人物行动,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雪景与花朵、蝴蝶等形象进行对比,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同时,通过提及东郭叟,作者也展示了自己的身份和经历。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受。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杨同州寒食干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唐代。白居易。往来东道千余骑,新旧西曹两侍郎。家占冬官传印绶,路逢春日助恩光。停留五马经寒食,指点三峰过故乡。犹恨干坑敷水会,差池归雁不成行。
过石门桥铺。明代。程敏政。道上人稀日出迟,弊裘风起不胜吹。马行冰地如临镜,鸦啄霜田似阅棋。野寺饭时钟隐隐,谁家耕处冢累累。晨门一去无消息,伫立河梁有所思。
雪洞。明代。姚纶。一室穹窿䨱地圆,宜留小榻坐神仙。凿开茧瓮浑无物,踏破冰壶别有天。梅谷花香春似海,梨云梦稳夜如年。几回酒醒灯残后,错认璚楼深处眠。
雨窗春兴四首 其一。明代。陆深。芳草王孙湿未归,江南凭望转霏微。疏疏密密俱成阵,留住杨花不肯飞。
苦雨再柬羽甫兄并书所感。明代。李之世。雨歇还复注,园庐恒暝阴。空阶行药遍,芳草闭门深。计口权留鹤,算囊欲卖琴。生涯随分过,不羡披裘金。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唐代。杜甫。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忍断杯中物,祗看座右铭。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终思一酩酊,净扫雁池头。群盗无归路,衰颜会远方。尚怜诗警策,犹记酒颠狂。鲁卫弥尊重,徐陈略丧亡。空馀枚叟在,应念早升堂。
周祀方泽歌 昭夏。南北朝。庾信。报功阴泽。展礼玄郊。平琮镇瑞。方鼎升庖。调歌丝竹。缩酒江茅。声舒钟鼓。器质陶匏。列耀秀华。凝芳都茘。川泽茂祉。丘陵容卫。云饰山罍。兰浮泛齐。日至之礼。歆兹大祭。
示守庚申众。唐代。程紫霄。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汝三彭说是非。
昭君辞。南北朝。薛道衡。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却望关山逈。前瞻沙漠平。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题朱邸竹木。宋代。虞集。江上复春雨,层阴覆碧波。石高龙影卧,林迥鹤声过。解佩猗兰浦,扬旌落木坡。佳人翠袖薄,日暮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