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弱相提将

出自唐代元结的《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éi ruò xiāng tí jiā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
踌蹰:1.犹豫不决的样子。2.停留;徘徊不前;3.得意的样子;
悲歌:悲歌bēigē[sadmelodysong]悲伤的歌曲。悲歌bēigē哀声歌唱。
孤老:1.孤独而年老。2.旧指女子所私之人,如嫖客、姘夫或做外宅所事的男子等。3.商贩称主顾。
羸弱:(书)(形)瘦弱。
怨声:抱怨声,叫屈声
闻声:听到声音。听到消息。
方言:(名)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地方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无患苦父母:(名)父亲和母亲。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凄伤

诗词《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描述了他离乡之后的悲伤心情。

中文译文: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唐代古塞边关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心中的离乡之痛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踌蹰"意指彷徨不定,诗人出发离乡的过程中,停滞在古塞关,思考着是否该离开。"悲歌为谁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他的悲伤之歌在此处响起。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孤零老人和羸弱的同道,他们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行。这种景象让诗人更加感受到离乡之后的孤独和辛酸,亲情的力量在他内心中泛起涟漪。

接下来,诗人听到一声呼怨之声,他用"问"来引出呼声的来源。诗人发现发声者用方言说话,他认为即使面临困苦,也不会不爱惜自己的父母乡土,从中折射出了诗人对乡情的深深思念。

下一句"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表达了诗人对方言说话者的认同和理解,他认为这种行为是出于对家乡的怀念和爱护之意。诗人对方言说话者的心意非常感动,因为他也期待在他离开家乡的时候,被人理解和关注。

最后一句"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表达了诗人对离乡之后的思念之情,他感到难以言表,他独自一人在路上,内心非常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离乡之后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通过描写他在旅途中遇到的景象和对方言说话者的理解,表达了对家乡、亲情和温暖的向往。诗人深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孤独之感,寄托了对乡土的眷恋。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元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