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于坟与岳坟。明代。李邺嗣。三台夕照尚余曛,相望于坟与岳坟。一自苍公藏骨后,湖山如画遂三分。
诗词:《西陵绝句诗十四首》
朝代:清代
作者:李邺嗣
三台夕照尚余曛,
相望于坟与岳坟。
一自苍公藏骨后,
湖山如画遂三分。
中文译文: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三台山,
它们与坟墓和岳坟相互对望。
自从苍公的骨骸埋葬之后,
湖山景色如同画卷,分为三方。
诗意和赏析:
《西陵绝句诗十四首》是清代李邺嗣创作的一首绝句诗,描绘了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地区的景色和历史传说。
首先,诗中提到的"三台"指的是西陵地区的三座山峰,它们被夕阳的余晖照亮,显得美丽壮观。"夕照尚余曛"表达了夕阳美景的余晖,意味着一天的辉煌即将结束,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接下来,诗人提到"相望于坟与岳坟",指的是这些山峰和陵墓相互对望。这里的"坟"和"岳坟"暗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墓地,可能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庙和陵墓,或者是其他历史名人的墓地。这种山峰和陵墓的对望,给人一种历史与自然相融合的感觉,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山水和人文的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一自苍公藏骨后,湖山如画遂三分",表达了苍公(可能指诸葛亮)去世后,整个湖山地区就像一幅画卷被分为三个景色。这里的"三分"可能指的是三座山峰的景色,也可以理解为苍公的精神永远融入了湖山之中,使得湖山变得更加美丽和庄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文的描绘,展现了西陵地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描写夕阳、山峰和陵墓的交融,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自然景观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共生关系。
(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
李邺嗣。(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