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荒端为赐田追。清代。钱秉镫。城郭人民迥未移,夕阳鼓角不胜悲。屋檐几处添宫瓦,石路何年践御碑。祠废已无官树禁,寺荒端为赐田追。酒楼遍唱关东调,谁听秦淮旧竹枝?
诗词:《金陵即事》
朝代:清代
作者:钱秉镫
城郭人民迥未移,
夕阳鼓角不胜悲。
屋檐几处添宫瓦,
石路何年践御碑。
祠废已无官树禁,
寺荒端为赐田追。
酒楼遍唱关东调,
谁听秦淮旧竹枝?
中文译文:
城郭里的人民仍然没有迁移,
夕阳下的鼓声和角声充满了悲伤。
屋檐上几处添上了宫殿的琉璃瓦,
石路上不知践踏过多少御碑。
庙宇荒废已无官员树立的禁令,
寺庙荒芜仅为了授予田地而修葺。
酒楼里遍唱着关东的曲调,
但谁还会听到秦淮河畔旧时的竹枝声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清代金陵(即现代南京)的景象和变迁。诗人通过描写城郭中的人民仍然留在原地而没有迁移,以及夕阳下传来的鼓声和角声充满了悲伤,表达了一种凄凉和无奈的情绪。
诗中提到屋檐上添上了宫殿的琉璃瓦,石路上践踏过的御碑,暗示了金陵曾经是明清两朝的都城,宫殿的痕迹和御碑的存在使得这座城市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然而,庙宇已经荒废,官员也不再立下禁令,寺庙甚至被用来赐予田地,这表明了金陵的衰败和变迁。诗人用“祠废已无官树禁,寺荒端为赐田追”这两句表达了对宗教信仰和文化遗产的消亡感到遗憾。
最后两句“酒楼遍唱关东调,谁听秦淮旧竹枝?”则描绘了金陵的现状。酒楼中唱的是关东的曲调,而不再是当地的秦淮旧曲。谁还会听到秦淮河畔旧时的竹枝声呢?这句话表达了对金陵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逐渐消失的感慨。
整首诗以凄凉和哀叹的语气,通过城市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金陵城市变迁和传统文化消失的忧思之情。该诗词反映了清代金陵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变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钱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桐城人,明季诸生,崎岖两粤,顺康间归隐,著《易学》,《田间诗文集》。...
钱秉镫。钱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桐城人,明季诸生,崎岖两粤,顺康间归隐,著《易学》,《田间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