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寄山僧来

出自明代张羽的《山中答武康徐高士寄书》,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jì shān sēng lá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久别得君书,开缄散吾虑。
不寄山僧来,何由知我处。
剪纸答君书,还寄山僧去。
为问片云间,何时一相遇。
()
久别,得君,我处,片云,相遇

《山中答武康徐高士寄书》是明代张羽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久别得君书,开缄散吾虑。
不寄山僧来,何由知我处。
剪纸答君书,还寄山僧去。
为问片云间,何时一相遇。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张羽以回答徐高士寄来的书信为题材,表达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思念之情。张羽收到了徐高士的来信,打开封印,解除了内心的疑虑和忧虑。然而,他没有将回信寄给徐高士本人,而是寄给了山中的僧人,因为他无从知道徐高士的具体所在。他以剪纸的形式回信,将自己的心意寄托给山中的僧人,同时嘱托他转交给徐高士。他在信中询问片云间的时机,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相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诗人久别重逢,收到友人来信后,内心的疑虑和忧虑得以消散。然而,由于不知道友人的具体所在,他只能通过山中的僧人传达他的回信。这种情景给人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聪明才智,通过剪纸的方式传递心意,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

诗词中还蕴含了一种渴望再次相见的情感。作者问道“何时一相遇”,表达了对友人再次相聚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约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才华。它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给人一种温馨而深远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张羽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