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已悲欲瘦。宋代。刘黻。人夸之子得春早,道眼看来春最迟。万木已悲欲瘦,一花才与水相宜。乾坤寂寞常如客,今古平章无尽诗。说著色香犹近俗,丹心祗许伯夷知。
《梅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黻。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梅花,清寒中的瑞兆,成为了人们对早春的赞美。人们都夸奖春天的到来,但我观察到春天来得最迟。周围的万物都已经悲伤地瘦弱下去,只有一朵梅花与水相得益彰。
乾坤之间充满了寂寞,就像一个常常作客的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诗歌永无止境。有人说梅花的色香已经接近了尘世的俗气,但我坚守着纯粹的心灵,只愿效法伯夷的高尚品质。
诗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描写梅花的早春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于纯粹和高尚品质的追求。梅花在冬寒中绽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作者用梅花来对比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以及世俗中的浮躁与平凡。他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精神净化和追求卓越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高洁,同时通过对比描写,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坚守和追求。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与周围的万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它的独特和坚韧。作者在观察中发现,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往往过早,而梅花则是春天来临时的最后一朵花。这种对待春天的态度也可理解为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不追求表面的虚华,而是追求内心的高尚。
诗中还呼应了乾坤寂寞、世事无尽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作者认为诗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歌永远存在,创作不会停止。
最后,作者通过对梅花色香的讨论,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坚守着纯粹的心灵,不愿沉溺于世俗的浮华和俗气。他追求的是内心的高尚和纯洁,这与古代贤人伯夷的高尚品质相呼应。
总之,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纯粹心灵的追求,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