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然分家资。宋代。张镃。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讵有忠於君,而谓不学欤。毋令败群语,缑氏果有余。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这首诗词《杂兴》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
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
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
讵有忠於君,而谓不学欤。
毋令败群语,缑氏果有余。
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
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河南的牧羊儿,他生活在边境之地,却无法识别奇特的文字。他思考君王的国家大事,却无法亲身参与其中,只能默默辛勤工作。他慨叹自己分不到国家的财富,但他仍然心怀忠诚,不屈不挠地为君王效力,却被人们指责他没有学问。
诗人呼吁不要让群众的言论败坏了这位牧羊儿的名声,因为即使他没有学问,却仍然有一定的价值。诗人感到遗憾的是,封禅的主持者们对名誉追求得过于迫切,而忽略了对国家的责任。现在是岁末,应该责备那些追求虚荣的人,让他们回归平凡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述一个普通的牧羊儿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不满。诗中的牧羊儿代表了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勤工作,默默无闻,为国家做出贡献,却往往被忽视和诋毁。诗人以此来反映社会上的不公和功利主义的弊端。
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于真正的忠诚与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呼吁保护牧羊儿的声誉以及对追求名誉的批评,传达了他对于真正的忠诚、责任和平凡生活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关注和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对忠诚、责任和平凡生活的思考也使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