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则臞仙。宋代。陈傅良。迟迟可殿后,寂寂可镇浮。风人第一章,窈窕河之洲。穆如三代英,惟此宜与俦。不然则臞仙,玉箫下秦楼。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是宋代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迟迟可殿后,寂寂可镇浮。
风人第一章,窈窕河之洲。
穆如三代英,惟此宜与俦。
不然则臞仙,玉箫下秦楼。
中文译文:
迟迟可殿后,慢慢地能在殿堂之后有一席之地。
寂寂可镇浮,静静地能镇住浮躁之情。
风人第一章,优雅的人是第一章。
窈窕河之洲,像河中的小岛一样娴静美好。
穆如三代英,像三代英雄一样庄重威严。
惟此宜与俦,唯有这样才与他相配。
不然则臞仙,否则只会成为默默无闻的仙人。
玉箫下秦楼,如同玉箫在秦楼下吹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高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气概和高尚品质的赞美。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强、高洁和不畏严寒的象征。诗中的迟迟可殿后、寂寂可镇浮,表达了梅花作为花中佼佼者的地位,它不张扬却有着独特的魅力。风人第一章、窈窕河之洲这两句,将梅花比作优雅和宁静的小岛,突出了其独特的气质和美感。
诗中提到的“穆如三代英”是对梅花高尚品质的赞美,将其比作历代英雄的气质和威严。作者认为只有梅花才配得上这样的美誉。而“不然则臞仙,玉箫下秦楼”这两句则警示不应像默默无闻的仙人一样平庸无趣,应该像梅花一样独特而充满魅力。
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真正优雅、高洁之人的崇敬,并呼吁人们应该追求内在的美德而不是虚华的外表。这首诗词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含义,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