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程结伴几春秋。明代。钟惺。五载前曾说此游,问程结伴几春秋。艰难水陆千余里,大小关梁六易舟。畏路刺船频裸体,乘流开柁缓梳头。顺风一日行三日,莫待依滩怨石尤。¤
诗词:《江行俳体十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钟惺
五载前曾说此游,
问程结伴几春秋。
艰难水陆千余里,
大小关梁六易舟。
畏路刺船频裸体,
乘流开柁缓梳头。
顺风一日行三日,
莫待依滩怨石尤。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钟惺在江行的经历和感受。他回顾了五年前他曾经说过要去游玩的事情,并询问同伴程先生与他同行的时间跨度。他们在水陆之间艰难地行进了一千多里,经历了大小关口和梁木的六次更换船只。他们害怕崎岖的道路会刺伤船只,常常裸体躺在船上,乘着江水的流势慢慢前行,悠闲地梳理头发。顺风的时候一天的行程相当于三天的路程,但不要等到船只搁浅时才怨恨岩石。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在江行中的艰辛和欢乐。作者通过描写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表达了他在江行中所经历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享受,在流动的江水中悠闲自得,体验着河流的力量和美景。诗词中的顺风一日行三日,是在形容风助推船只,加快了行进的速度,使得船只能够快速前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建议,不要等到船只搁浅时才怨恨岩石,意味着在人生中应该及时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不是等到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后悔。
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江行的描摹,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体验。同时,通过对旅途中的困难和欢乐的描写,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及时把握机遇。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江行中的心境和体验,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