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何处去。元代。王恽。日日午餐余,即须幽讨。拄杖长行觅周老。三杯两*,不致玉山倾倒。与君何处去、乾*好。松影闲庭,长吟藉草。白发多来故人少。春山何在,两树寒梅枯槁。一声邻笛起、催归早。
《感皇恩·日日午餐余》是元代文人王恽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日午餐余,即须幽讨。
每天午餐后的余暇时光,我总是要去拜访周老师。拄着拐杖,长途跋涉,寻找周老师的踪迹。我与他举杯共饮,喝了三杯两盏酒,但并未因此使我们的友谊动摇。你想与我一起去哪里呢?干净的天气非常好。在松树的阴影下,安静的庭院里,我静静地吟唱着,借助草地作为我的席位。我的头发已经白了,老朋友却越来越少。春天的山在哪里?那两棵寒梅已经干枯。邻居吹响了笛声,催促我早些回去。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周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午餐后抽出时间去拜访周老师,彼此交流、共饮,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中描述了松树的阴影下的闲庭,表现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氛围。作者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叹白发增多,老友渐少。他思考着春天的山在何方,而寒梅已经干枯。最后,邻居吹响笛声,催促作者早些回家,结束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友情和时光的变迁。作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老朋友相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之情。诗中的松树阴影和闲庭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意境。同时,通过描绘白发增多、老友渐少以及寒梅枯槁等形象,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给人以思考和共鸣之感。整首诗词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王恽。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