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苔滋兮泉珠洁

出自唐代卢鸿一的《嵩山十志十首·涤烦矶》,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 tái zī xī quán zhū jié,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涤烦矶者,盖穷谷峻崖,发地盘石,飞流攒激,积漱成渠。
澡性涤烦,迥有幽致。
可为智者说,难为俗人言。
词曰:
灵矶盘礴兮溜奔错漱,泠风兮镇冥壑。
研苔滋兮泉珠洁,一饮一憩兮气想灭。
磷涟清淬兮涤烦矶,灵仙境兮仁智归。
中有琴兮徽以玉,峨峨汤汤兮弹此曲,寄声知音兮同所欲。
()
冷风:冷风lěngfēng[icybreeze;negativecommentsspreadbehindsb'sback]冷空气流通形成的风。比喻不合时宜的风凉话一时冷风四起
仙境:(名)①神话中指仙人居住的地方。②形容景物美好的地方。
寄声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涤烦矶》这首诗词是卢鸿一的作品,属于唐代,属于《嵩山十志十首》这一系列诗集中的一首。诗意描绘了涤烦矶这一地方的景色和气息。

诗中描述了涤烦矶的地貌,指出它位于险峻的山谷和峻崖之间,石头块块堆积,形成了飞流和汩汩的溪水。这里的水清澈纯净,有着独特的幽致之感。作者认为这样的景色只能被智者所洞悉,难以用俗人的言语来描述。

词曲写到了水从嵩山溪谷奔流而下,风吹拂着冥冥的谷地。清澈的泉水滋养着蕨类植物,使它们看起来洁白无瑕。在这里,人们喝水、休息,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消散了。水面闪耀着明亮的光芒,涤净了心灵。这里就像一个仙境,智慧和仁慈归于此地。

诗中还出现了琴和徽,描述了音乐的美妙,把灵魂寄托在知音之间,与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共同追求所欲。

整首诗以嵩山涤烦矶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人们远离尘嚣、洁净心灵、追求智慧和知音的愿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作者传达了心灵的洗涤和宁静的美好。

中文译文及赏析:

涤烦矶,那默默清洗着烦恼的地方
藏于险峻的山谷,溪水奔流,激起浪花
清澈的水流形成沟渠
在这清新幽雅之地,不是普通人所能描述

轻柔的水从砥石间奔流,曲曲折折
微风吹拂着寂静的峡谷
清泉灌溉着滋生苔藓,珠泪晶莹剔透
一口饮水、一次休憩,令人心灵平静
闪烁的水波涟漪清澈洗涤涤烦矶
这里就像仙境,智慧和仁慈归于此地
在这里,有一架琴,琴弦是由玉制成的,奏出动听的乐曲
澎湃的音乐,弹奏出了人们共同向往的旋律
寄托着声音的知音,满足了同一个愿望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涤烦矶的美景,以清澈的溪水、洁白的蕨类植物和和谐的音乐来表达作者对清净和智慧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作者传达了洗涤心灵的美好愿望,以及与志同道合的人们共同追求心灵寄托的心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卢鸿一

卢鸿一(?一740前后)唐画家、诗人,著名隐士。一名鸿,字浩然,一字颢然,本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东北)人,徙居洛阳,后隐居嵩山(今登封市)。博学,善篆籀,工八分书,能诗。画山水树石,得平远之趣,与王维相当。卢鸿回山后,聚徒五百余人,讲学于草堂之中,成为一时之盛。自绘其胜景为《草堂十志图》,有摹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全唐诗》录存其骚体诗十首,名《嵩山十志》,为描写嵩山十景、歌咏自己的隐逸生活之作。...

卢鸿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