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莽少人行。明代。杨慎。河水清且涟,河上多芳草。春风二月时,千里交河道。交河汉家营,荒莽少人行。日暮凄风起,黄沙与云平。云间有孤雁,附书自乡县。翩翩欲下来,闻弦却惊散。草青雁北飞,草枯雁南归。雁飞有归时,征人无还期。
《拟青青河畔草》是明代杨慎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河水清且涟,河上多芳草。
春风二月时,千里交河道。
交河汉家营,荒莽少人行。
日暮凄风起,黄沙与云平。
云间有孤雁,附书自乡县。
翩翩欲下来,闻弦却惊散。
草青雁北飞,草枯雁南归。
雁飞有归时,征人无还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青青河畔的景象,表达了离乡背井的思乡之情。河水清澈而波光粼粼,河岸上生长着茂盛的芳草。正值二月春风吹拂的时候,千里河道交汇,连接着两岸的人们。然而,汉家的要塞交河营处于荒芜之地,很少有人行走。夜幕降临时,凄凉的风起,黄沙和云彩平铺在一起。云间飞翔着孤雁,它带着家乡的书信附在身上。雁儿翩翩欲降,却被箭弦声惊散。青草在雁的北飞时变绿,而在雁的南归时枯黄。雁儿飞行的归期确定,而征战的人却没有回家的期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芜而辽阔的河畔景象,通过描述河水、芳草、风沙、孤雁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离乡背井、征战边疆的壮志和思乡之情。诗中的河水清丽,芳草茂盛,与汉家交河营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离乡背井的艰辛和孤寂。而孤雁作为诗中的象征,代表着征人的归期和思乡之念。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征人无法预知回家的时间,与孤雁归期确定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征战边疆的辛酸和无奈。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依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征人思乡之情的抒发,展示了明代征战边疆的苦难和矛盾心理。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