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雅去已久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一》,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āo yǎ qù yǐ jiǔ,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骚雅去已久,宫体争哇淫。
洛阳风一变,枳性随人心。
乡关思萧瑟,作赋哀江南。
调入金钗臂,亡国有余音。
()
骚雅宫体:一种诗体。
枳性人心:(名)①指人的心地(特指善良的心地):~不古。②指众人的感情、愿望等:~所向|~涣散|~隔肚皮|大快~。
调入金钗: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2.系兰科石斛属植物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
亡国:(动)国家灭亡;使国家灭亡:~奴|~之恨。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一》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骚雅去已久,
宫体争哇淫。
洛阳风一变,
枳性随人心。
乡关思萧瑟,
作赋哀江南。
调入金钗臂,
亡国有余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心态。作者首先提到了骚雅(指古代的诗歌和音乐)已经逐渐消失,被宫廷的淫乱音乐所取代。接着,他描述了洛阳的风气变化,说明人们的品性也随之改变。在故乡的关口,他思念着乡愁和寂寥的景色,写下了悲伤的诗作,表达了对江南亡国的哀悼。最后,他提到美妇人的金钗臂(指美女的手臂),调弄的音乐声中仍然能听到亡国的余音。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元代社会的一些状况和人们的心理变化。作者通过对骚雅的消失和宫廷淫乱音乐的兴盛的对比,抨击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和价值观的扭曲。他通过洛阳风气的变化来暗示人们的道德观念的改变,强调人性的虚妄和易变。在乡关思萧瑟、作赋哀江南的描写中,表达了对家乡和亡国的情感缅怀和无奈。最后,他以金钗臂的音乐调入中表达了亡国的余音仍然在人们心中回响,暗示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历史的警醒。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人性的深思。其文字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音乐、风气、乡愁和亡国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社会风尚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