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日已夕。元代。倪瓒。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远水白云度,晴天孤鹤还。虚亭映苔竹,聊此息跻攀。坐久日已夕,春鸟声关关。
《对酒》是元代诗人倪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题诗在石壁上,拿起酒杯在长满松树的地方。
远处的水流和白云流逝,晴朗的天空中孤独的鹤回来。
虚亭映照着生满苔藓的竹子,让我在这里放松心情,停下攀登的步伐。
久坐到太阳已经西斜,春天的鸟儿歌声此起彼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幽的环境中对酒畅饮的情景。诗人在山林间的石壁上题写诗句,取出酒杯,坐在长满松树的地方。他观赏着远处水流和白云的流动,晴朗的天空中一只孤独的鹤回归。他坐在虚亭里,虚亭的景色映照着生满苔藓的竹子,令他感到宁静和放松,暂时停止攀登的努力。他久坐到太阳西斜,春天的鸟儿歌声此起彼伏,暗示着夜晚即将来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喜爱和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石壁、松树、水流、白云、孤鹤、虚亭、竹子等形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林景象,给人以静谧、悠然的感受。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着独自品味酒的乐趣,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感叹着生活的美好。
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寓意和哲理。诗人通过描绘孤鹤归来、竹子生满苔藓等景象,表达了对孤独、宁静的追求和对繁华世界的超脱。虚亭的映照和苔藓的生长,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境的映照和内心的宁静。诗的最后,诗人提到春天的鸟儿歌声此起彼伏,暗示了夜晚的来临,以及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整首诗通过具象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哲思相结合,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细腻的描写和哲理的融入,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也体现了倪瓒诗歌创作的风格和主题。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倪瓒。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