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报且勿论

出自宋代刘子翚的《论俗十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ān bào qiě wù lù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何州无战争,闽粤祸未销。
或言杀子因,厉气由此招。
蛮陬地瘠狭,世业患不饶。
生女奁分赀,生男野分苗。
往往衣冠门,继嗣无双髫。
前知饮啄定,妄以人力侥。
三纲既自绝,余泽岂更遥。
王化久淘漉,刑章亦昭昭。
那无舐犊慈,恩勤愧鸱鸮。
冤报且勿论,兹义古所标。
()
战争,杀子,蛮陬,瘠狭,世业,生女,野分

诗词:《论俗十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刘子翚

何州无战争,闽粤祸未销。
或言杀子因,厉气由此招。
蛮陬地瘠狭,世业患不饶。
生女奁分赀,生男野分苗。

往往衣冠门,继嗣无双髫。
前知饮啄定,妄以人力侥。
三纲既自绝,余泽岂更遥。
王化久淘漉,刑章亦昭昭。

那无舐犊慈,恩勤愧鸱鸮。
冤报且勿论,兹义古所标。

中文译文:
何州无战争,闽粤祸未销。
何州没有战争,闽粤地区的灾祸仍未平息。

或言杀子因,厉气由此招。
有人说杀子的原因,厉害的气势因此而引来。

蛮陬地瘠狭,世业患不饶。
偏远的地方贫瘠狭小,人们的事业受到困扰而无法丰收。

生女奁分赀,生男野分苗。
生女嫁出去分走嫁妆,生男则分得田地和庄稼。

往往衣冠门,继嗣无双髫。
经常有衣冠楚楚的门第,但继承者往往年幼无法接续祖业。

前知饮啄定,妄以人力侥。
事先知道喝水和进食的定数,妄想依靠人力来改变命运。

三纲既自绝,余泽岂更遥。
儒家三纲(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已经破裂,国家的恩泽还会远吗?

王化久淘漉,刑章亦昭昭。
王道的教化已经被淘尽,刑章也变得明显。

那无舐犊慈,恩勤愧鸱鸮。
没有母亲舔舐幼崽般的慈爱,恩德勤劳却害羞如鸱鸮。

冤报且勿论,兹义古所标。
冤屈的报应不必去讨论,这是古代所倡导的正义。

诗意和赏析:
《论俗十二首》是刘子翚的诗作,通过对世俗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战乱未平的闽粤地区,以及在偏远地方人们的贫困和困境。作者呼吁人们不要妄图依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暗示命运的安排是不可逆转的,应该顺从天命,遵循传统的道德准则。

诗中还提到了儒家的三纲观念已经破裂,王道已经消逝,刑章变得明显。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忧虑,认为社会的秩序和道德观念已经混乱不堪,人们对待亲情、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的态度变得淡漠和草率。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冤屈和正义的思考,认为冤屈的报应不需要过多讨论,正义的原则是古代就已经确立的。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的担忧。作者以细腻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出社会的冷漠和不公,同时也暗示了对于道德和正义的追求。这首诗在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中,寄托了作者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对于人性的思考,展示了宋代士人对于社会伦理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