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较些子

出自唐代王梵志的《诗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n xià jiào xiē zǐ,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
方便:(形)①便利:交通很~。[反]麻烦。②适宜:这里谈话不~。③婉辞,指有多余的钱:手头儿不~。
价值:(名)①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②用途或积极作用:这些书很有保存~。
匹练:成匹的长幅白绢,比喻瀑布、江水、光柱等从山崖倾泻而下的匹练极为壮观。
不入大马:官名。
驴子:动物名。哺乳纲奇蹄目马科。
回顾:(动)①回过头来看。②回忆检讨过去发生的或所经历的事:~过去。[近]回忆。[反]展望。
些子

译文

我有一个处世的法宝,它的价值堪比百匹白色的熟绢。
就是与人打架就服气自己的弱小,就是至死也不去县衙里告状。

别人骑着一匹大马,独独我一个人坐头小驴。
回头看到了挑柴的汉子,心里立刻好受了许多。

注释

方便:此处意为处世法宝。
练:白色的熟绢。
相打:相互殴打,打架之意。
伏:即“服”,服气,甘愿。
县:县衙。
独:单独一人。
跨:横跨,乘坐。
回顾:回头看。
担(dān):用肩膀挑。
汉:男子的俗称。
心下:心里。
较些子:差不多,过得去。些子,一点儿,少许。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朝初年,具体时间不详。作者生于隋末,家道中落,50多岁时过着四处募化求斋,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这一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高潮,该诗即创作于这一时期。   

参考资料:

赏析

  王梵志的诗作在唐初流传极广,后来却一直被封建正统派视为“下里巴人”,不能进入诗歌艺术堂奥。现存梵志诗相当大一部分从内容上说,是劝世劝善的诗体道德箴言,这类诗较少文学价值。梵志诗最有文学价值的,当推那些有意无意作出的世态人情的幽默、讽刺画,就像这首诗。

  这首诗录自敦煌卷子本《王梵志诗》卷第三。诗用第一人称语气写来,类乎戏曲的“道白”。自夸有一处世法宝,这就是与世无争、息事宁人。这种旧时代人的一种“共相”,在诗人笔下得到个性化的表现。“与世无争”的概念并未直接说出,而通过诗中人活生生的语言:“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来表述。被人欺负到极点,却死也不肯上县衙门申诉,宁愿吃亏,这是进一步写“相打长伏弱”,连“忍无可忍”的意气也没有。诗歌形象打上了封建时代弱者的烙印,散发着生活气息(“相打”、“伏弱”、打官司都来自生活)。而“价值百匹练”的夸口适足见出人物身分(以“百匹练”为贵,自然不是富人意识),表现出人物处境虽卑微而不自知其可悲。通过人物的语言,诗人刻画出了一个甘居弱小、不与人争的小人物形象。

  这首诗录自费衮《梁溪漫志》卷十。与《我有一方便》一样,这首诗也用第一人称写,展现的却是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性场面。“骑大马”者与“担柴汉”,是贫富悬殊的两极。而作为这两极间的骑驴者,他的心情非常矛盾:他比上不足,颇有些不满(这从“独”字的语气上可以会出),但当他看到担柴汉时,便又立刻心安理得起来。诗人这里运用的手法是先平列出三个形象,末句一点即收,饶有情趣。章法也很独到。

  这首诗真实地或略带夸张地写出了世人行为和心理上的某种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这首诗可作两种理解,既可看作是正经的、劝喻的,又可以读为揶揄的、讽刺的。但作正面理会则浅,作反面理会则妙不可言。这首诗作劝人知足看便浅,作中庸者的漫画象看,则惟妙惟肖。

  梵志这首诗未必没有劝世的意思,诗人对笔下人物还很欣赏同情。但是,诗人没有作概念化的枯燥说教,而采用了“象教”——即将理予以形象地显现。而他所取的又并非凭空结想的概念化形象,而是直接从平素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积累中撷取来的。它本身不惟真实,而且典型。当诗人只满足于把形象表现出来而不加评论,这些形象对于诗人的思想也就具有了某种相对独立性和灵活性。当读者从全新的、更高的角度来观察它时,就会发现许多包含在形象中、然而不一定为作者所意识到的深刻的意蕴。王梵志这种性格解剖式的笔调犀利的幽默小品,比一语破的、锋芒毕露的讽刺之作更耐读,艺术上更高一筹。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王梵志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