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忠孝易通神

出自清代曾国藩的《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óu lái zhōng xiào yì tōng shé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由来忠孝易通神,优利华丞识后身。
石拦海枯终有尽,生天成佛岂无人。
关河度情空萧瑟,形影陶潜孰主宾?鸡犬全家存帝所,淮南生计未全贫。
()
由来:(名)①从发生到现在:~已久。②事物发生的原因;来源。
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
易通后身:后身hòushēn∶身体的后背部分我只看见个后身,认不清是谁∶上衣等的背后部分这件衬衫后身太长了
海枯无人:没有人才。没有人;没人在。
萧瑟:(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形容景色凄凉。[近]萧条。
形影:形影xíngyǐng[ofanobjectformandshadow]∶物体和身影形影不离[aperson'ssillouette]∶身体的影子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主宾:犹主次。主人和宾客。正宾。
全家:一家人。
帝所生计:1.指生活。2.谋生的方法。亦指维生的产业。3.产生计策。4、资财,生活用度。

这首诗词是清代曾国藩所作的《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由来忠孝易通神,
优利华丞识后身。
石拦海枯终有尽,
生天成佛岂无人。
关河度情空萧瑟,
形影陶潜孰主宾?
鸡犬全家存帝所,
淮南生计未全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曾国藩对忠孝、优利以及生死转变等主题的思考。诗人认为忠孝之道与神明的联系是自古以来被人们所认同的,善行和美德会得到神明的垂青。他也提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迷失,认为识别真正的优点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诗中还描绘了石拦海枯的景象,以此来表达一切事物都有终结的时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生命能够转化为成为佛陀,那么是否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能呢?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关河中的形影,用以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提问,形和影谁是主宾,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暗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过于自以为是。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鸡犬全家存帝所,淮南生计未全贫,意味着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仍有人能够得到保护和生计的保障,这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希望。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而含蓄的语言,通过对忠孝、优利、生死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问题的提出,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道德价值的思考。同时,他还通过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表达了对社会公平和幸福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哲理性和思辨性为主旨,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人与自然、社会伦理等课题的关注。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引发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