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托诗酒

出自清代曾国藩的《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 qín tuō shī jiǔ,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乡闾昔根从,殷勤托诗酒
再来长安道,舟车并携手。
如今弥旷远,脱然绝窠臼。
少年尚意气,峥嵘各自担。
风尘饱所谙,苍然皆老丑。
激湍亦已平,真气充户牖。
相见无藩篱,洒落真吾友。
昨夜秋风来,袅袅凉生柳。
念子当乖离,旁皇如失守。
万族各有营,欢聚焉可久!意趣苟无违,秦趆如左右。
后会知何年,今兹有岁在丑。
()
再来,携手,旷远,绝窠臼,少年,意气,峥嵘

《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是清代曾国藩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乡闾昔根从,殷勤托诗酒。
再来长安道,舟车并携手。
如今弥旷远,脱然绝窠臼。
少年尚意气,峥嵘各自担。

风尘饱所谙,苍然皆老丑。
激湍亦已平,真气充户牖。
相见无藩篱,洒落真吾友。
昨夜秋风来,袅袅凉生柳。

念子当乖离,旁皇如失守。
万族各有营,欢聚焉可久!
意趣苟无违,秦趆如左右。
后会知何年,今兹有岁在丑。

中文译文:
乡村的关系根源深厚,我殷勤地寄托情谊于诗和酒。
再次经过长安的大道,我们一同乘坐舟车。
如今我们分别很遥远,已经摆脱了狭小的范围。
年轻时的豪情依然存在,我们各自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历经风尘的沉淀,我们都变得苍老而平凡。
激流已经平静,真实的气息充满了家门窗户。
我们相见时没有任何隔阂,洒脱地称作真正的朋友。
昨夜秋风吹来,轻轻地吹拂着垂柳。

我思念着我们即将分离,仿佛旁观者丧失了守护。
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归宿,欢聚只是短暂的。
只要意趣没有违背,我们就像秦趋一样相互支持。
我们何时再次相会,现在是在戊辰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曾国藩送别朋友吴荣楷时所作。整首诗以朋友之间的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的开头,曾国藩提到他们的友谊源自乡村,通过诗和酒来表达深厚的情感。再次相聚时,他们一同乘坐舟车,向着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的道路出发。

然而,如今他们分别很遥远,已经离开了原来的窠臼。年少时的豪情已经被岁月冲淡,他们逐渐变得老去和平凡。激流已经平静,生活中的真实气息填满了他们的家。

虽然分别后没有藩篱的阻隔,但他们的友谊显得洒脱自然。诗人描绘了秋风吹拂垂柳的景象,表达了对友谊的深情和离别的忧伤。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将来不确定的再会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归宿,欢聚只是短暂的。只要彼此的意趣没有违背,他们就像秦趋一样,相互支持着。诗人并未具体指明何时再次相会,只是提到当前是在戊辰年(诗中的"丑"指的是地支中的戊辰年)。这种不确定性和思考未来的感觉增添了一种离别的忧伤和对友谊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和友谊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厚意和对光阴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也增添了诗词的韵味和情感色彩。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