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魏晋。释慧远。金地岭胸中丘壑,赤城山皮裹阳秋。华顶峰脑门著地,桐柏观稽首叩头。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释慧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地岭胸中丘壑,
赤城山皮裹阳秋。
华顶峰脑门著地,
桐柏观稽首叩头。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山水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所描绘的地名和景物,既有现实存在的山川,也有抽象隐喻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和悟道的体悟。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绘为主线,通过山水之间的变化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金地岭、赤城山、华顶峰、桐柏观等地名和景物都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使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浓郁的诗意。金地岭胸中丘壑,赤城山皮裹阳秋,描绘了山脉纵横交错、秋天的阳光洒满山间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壮丽的自然景色。华顶峰脑门著地,桐柏观稽首叩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敬畏,将自己的内心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顶礼重要性。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意境,通过景物与思想的相互映衬,体现了作者内心对自然的感悟与敬畏之情。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宇宙间万物的虔诚敬仰,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顶礼、敬畏和奉献的重视。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能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和对于内心世界的寻求。
入翠峰寺上西冈待月 其二。清代。张海珊。夕景上东岭,暝色起诸壑。独立敛视听,无言合冥漠。妙哉此寸灵,与月同一跃。玉宇开虚空,游氛扫尘廓。下射三万顷,澒洞鱼龙作。仙风澹澹来,佐以诸天乐。
圣俞惠诗复以二章为谢 其一。宋代。司马光。我得圣俞诗,于身亦何有。名字托文编,佗年知不朽。
徐州戏马台。明代。于谦。落日遥登戏马台,怀乡吊古独徘徊。关河千里雁频断,风雨一天愁不开。霸业尽销人已去,山形依旧我重来。何须细问兴亡事,自是当初少用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余家 一作:金家)
鹧鸪天·戏题村舍。宋代。辛弃疾。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余家 一作:金家)
偈颂五首。宋代。释印肃。应目未尝离左右,扣宗差别风马牛。迟速不停俱滞学,个裹还须自肯休。
登牛溪岭。宋代。李新。岷峨润眼长可人,清江水绿如九亲。水光山色不相送,自涯需返情太真。另车驱将向何处,到此已与魑魅邻。投荒哀过三良死,可赎人亦百其身。
赠僧宗佑。宋代。黄彦臣。潇潇丰姿迥不同,少年来住此禅丛。谁知今日佑和尚,便是当年钟令公。
书怀。明代。何南凤。山房梅雨涤烦襟,顿觉清凉味可寻。静整孤琴鸣白雪,悠然无意觅知音。
閒兴 其一。清代。林占梅。万轴牙签一亩居,嚣尘远隔爱吾庐。煨茶为备醒时歠,聚墨因防兴到书。画架彩笼歌巧鸟,青盆碧藻漾文鱼。当前生意争春长,地窄何嫌趣有馀。
病怀。明代。任瀚。海甸逢南菊,殊方也自花。江淹新卧病,王粲老无家。皓月千门夜,秋风双鬓华。还持石函记,勾漏访丹砂。
紫骝马。明代。周是修。紫骝马,黄金鞯,一新剪拂当晴天。蹄轻耳峻筋骨坚,性烈不受庸人牵。山西主将功名老,时时骑出长安道。长安三月春风寒,无限落花点芳草。遥遥数里闻号鸣,走过一歘疑流星。汗生黑晕搏云湿,举国驽骀空震惊。归来四海知声价,甘将伏枥都城下。回看厌旦可不惭,苦月寒霜自终夜。
咏史三。宋代。司马光。春风三阁上,珠翠日纷纷。乐饮陶江月,清歌遏海云。醉中失陈国,梦里入隋军。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和子华过王师家见梅花盛开呈君实子骏兼简尧。宋代。司马光。去年与客尽清欢,今日重来立马看。犹足携觞同醉在,只愁风雨横相干。
玉漏迟。清代。吴藻。软波空荡碧。锦鳞回首,旧游陈迹。记否厨娘,隽味玉珧同擘。休笑枯形阅世,似丁令、飞来能识。尘梦隔,吴盐一把,雪翎梳白。多生修到胎仙,甚蜕骨灵星,不成抛掷。双鲤迢迢,懊恼绿笺谁摺。小字郎君又触,倩素素、重传消息。归未得,江楼任吹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