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竹窗底。宋代。真山民。暮色入江郊,霜风两鬓毛。笛声吹月落,诗兴挟秋高。谢约南柯蚁,留连左手螯。孤灯竹窗底,危坐一歌骚。
《秋晚》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真山民。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暮色入江郊,
霜风两鬓毛。
笛声吹月落,
诗兴挟秋高。
谢约南柯蚁,
留连左手螯。
孤灯竹窗底,
危坐一歌骚。
译文:
夜幕降临江郊,
霜风吹动双鬓的头发。
笛声吹散月光,
诗兴随秋高涨。
像谢安一样在南柯,
沉浸在左手的螯中。
独自坐在竹窗下的孤灯旁,
陷入危坐之中,吟唱着一首诗歌。
诗意: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在江郊度过的秋日夜晚。暮色已经降临,寒风吹动着作者的鬓发,笛声飘荡在月光下。秋天的气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使他陷入了对诗歌的沉思和创作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谢安,谢安是南朝宋时期的名臣,以才华横溢和文采出众而闻名。这里作者将自己比作谢安,意味着他希望能够在秋夜中达到谢安的境界,陷入沉思之中。左手的螯表示作者在创作时的专注和投入。
整首诗以孤灯和竹窗为背景,突出了作者的独处和专注于创作的氛围。他独坐在窗前,陷入沉思之中,吟唱着一首诗歌,表达了他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和创作的激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和描述作者的心情,展现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如"霜风两鬓毛"、"笛声吹月落"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和诗人内心的激动。
诗中的谢安比喻显示了作者对文学成就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他希望能够在孤灯竹窗的环境中,通过沉思和创作,达到谢安般的境界。
整首诗抓住了秋夜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场景。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秋夜的美丽和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