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化泥方是聚

出自近现代谭嗣同的《似曾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í dào huà ní fāng shì j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
冤业,泥方,焉能,终古,撒手

《似曾诗》是清代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花夙有何冤业?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柳花常被视为忧愁和离别的象征。这句诗问柳花为何早就有如此悲苦的命运。

萍末相遭乃尔奇。
这句诗形容作者与萍蓬相遇,说明他们的相遇是多么偶然和奇特。

直到化泥方是聚,
化泥指的是将尘土变成泥浆,这里表示只有等到被泥土掩埋后,才能真正聚集在一起。

祗今堕水尚成离。
堕水意味着沉入水中,成离意味着最终分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即使在死亡后仍然无法摆脱离别的命运。

焉能忍此而终古,
焉能指的是何以,这里表示诗人难以忍受这种命运的安排,无法忍受永远与自己所爱的人分离。

亦与之为无町畦。
町畦是田地中的小路和田埂,这里表示诗人与命运无法相守在一起,无法共享平凡的幸福。

我佛天亲魔眷属,
这句诗表示佛祖、天神和魔鬼等超自然力量都在影响着人类的命运。

一时撒手劫僧祗。
撒手意味着放开,劫僧祗指的是袭击僧人。这句诗表达了超自然力量在某个时刻放开手中的控制,对僧人进行袭击。

《似曾诗》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于离别和命运的痛苦和无奈。柳花和萍蓬被用来象征人类的命运,诗人表达了对于离别和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个体命运与超自然力量相联系,凸显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整首诗抒发了对于命运的抗争和对于离别的痛苦,展现了清代婉约诗的典型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