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露夜三更

出自近现代谭嗣同的《桂花五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ng lù yè sān gē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
芙蓉:(名)①荷花的别称,也叫芙蕖:出水~。②落叶灌木。花供观赏。也叫木芙蓉。
晚晴: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南朝梁何逊《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霽,褰裳对晚晴。”唐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明唐寅《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
桂花:1.桂树所开的花。花朵小,呈白色或淡黄色。可供观赏及用为香料。2.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云散:像天上的云般四处分散。
月明惆怅:(形)失意,伤感:无限~。

《桂花五律》是清代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湘上野烟轻,
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
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
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
惆怅遍江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湖南的景色。诗人描述了湘江上轻盈的野烟,美丽的芙蓉花在晴朗的傍晚中飘落。诗中主要表达了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秋天的园中,凉爽的露水在深夜时分出现。桂花的香气随着风云散去,人们在月明之下归家。然而,小山和江城都知道,此时的诗人内心感到惆怅,但具体原因并未明确揭示。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南秋天的景色和桂花的香气。诗人以短小精悍的五律形式,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中运用了湖南地域特色的景物描写,如湘江和湘上野烟,以及芙蓉和桂花等植物。桂花作为秋天的代表花卉,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和渐渐凉爽的气候。

诗人通过描写桂花的香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秋夜之中。凉爽的露水、月光下人们归家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然而,诗末的"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给整首诗带来了一丝忧伤和遗憾的情感。小山和江城象征着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心情,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或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感受,并在细节中渗透出暗示性的情感。这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人情感的手法,常见于中国古典诗词。《桂花五律》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含蓄性,展示了清代诗人谭嗣同的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