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禽非好黜

出自宋代魏野的《寓兴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ǎn qín fēi hǎo ch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伯夷非好饿,展禽非好黜
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
夷齐苟就禄,贼乱何由窒。
展禽苟便去,何人肯佐国。
其迹则有殊,其道万为一。
()
好饿圣人:1.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2.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万世:1.很多世代,指年代非常久远。2.天子或诸侯死亡。

《寓兴七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野。这首诗词通过对伯夷和展禽的描写,表达了圣人行为的高尚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伯夷非好饿,展禽非好黜。
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
夷齐苟就禄,贼乱何由窒。
展禽苟便去,何人肯佐国。
其迹则有殊,其道万为一。

诗意:
伯夷不是因为饿而选择违背道德准则,展禽不是因为被黜落而选择屈从。圣人的行为是无私的,他们行动的目的是为了造福后世。如果伯夷为了追求禄位而违背道德,那么社会将会陷入贼乱之中,没有人可以阻止这种混乱。如果展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弃辅佐国家的责任,又有谁愿意为国家效力呢?虽然他们的行迹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道德原则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伯夷和展禽的对比,揭示了圣人行为的高尚品质和普遍的道德准则。伯夷和展禽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伯夷因为拒绝吃残羹剩饭而闻名,而展禽则因为放弃了辅佐国家的机会而备受诟病。诗中的"伯夷非好饿"表明伯夷的行为并非因为饥饿而做出的选择,而是出于对道德的坚守。同样地,展禽也并非因为被黜落而选择放弃,而是出于对道义的追求。作者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圣人行为的无私和高尚,他们的行动目的是为了造福后世,而不是追求私利。诗的最后两句"其迹则有殊,其道万为一"表明虽然圣人的行迹和表现各有不同,但他们所追求的道德准则却是一致的,即为了万世之后的人们谋福利、保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辞章表达了深刻的道德哲理,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道德和仁义观念的重视。通过对伯夷和展禽的讲述,诗人呼吁人们要坚守道德原则,以无私的行为造福社会,为后世树立榜样。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出深邃的思想,展示了宋代士人的风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魏野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魏野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