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哀乐集今朝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qiān āi yuè jí jīn zhā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击剑:双方用剑对劈或对刺,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吹箫: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清钱谦益《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2.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郁达夫《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簫。”详“吴市吹簫”。3.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归棹哀乐集

《已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青年时期的龚自珍在击剑和吹箫之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对世事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击剑更吹箫,
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
万千哀乐集今朝。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少年时期的击剑和吹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热爱和追求,并在其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过击剑和吹箫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青春与成熟的思考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少年时期的击剑和吹箫为主题,通过剑和箫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年轻时的豪情和激情。"击剑"象征着青年时期的斗志和决心,而"吹箫"则表现了诗人对艺术和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在诗中,诗人将击剑的剑气与吹箫的音乐相对比,形容剑气消散于箫音之中,意味着他的心灵在音乐的魅力下得到了安抚和净化。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谁分苍凉归棹后"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追问和思索。"苍凉"意味着世俗的悲凉和无常,而"归棹后"则指的是返航归宿之时。诗人在问谁能真正分辨出人生的悲欢离合,找到自己的归宿。

最后两句"万千哀乐集今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千哀乐的感慨。"万千"代表了世间的繁杂和纷扰,而"哀乐"则象征着人生的悲欢离合。"集今朝"意味着这些哀乐在当下聚集在一起,暗示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击剑和吹箫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充满激情和追求的生活的回忆和思考。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真理的苦难,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龚自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