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廊静院灯如月

出自宋代苏辙的《诗一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láng jìng yuàn dēng rú yuè,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
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
人间热恼无处洗,故向西斋作雪峰。
我梦扁舟适吴越,长廊静院灯如月
开门不见人与牛,惟见空庭满山雪。
()
君不见,井底,春风,不消,行人,争夺,信言,人间,雪峰

诗词:《诗一首》

峨眉山西雪千里,
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风百日吹不消,
五月行人如冻蚁。
纷纷市人争夺中,
谁信言公似赞公。
人间热恼无处洗,
故向西斋作雪峰。
我梦扁舟适吴越,
长廊静院灯如月。
开门不见人与牛,
惟见空庭满山雪。

中文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峨眉山西边的雪遍布千里,
向北望去,成都看起来如同井底。
春风吹了整整一百天,雪仍然没有消融,
到了五月,行人们如同被冻僵的蚂蚁。
市井中人们争相抢夺,
谁会相信言辞堂皇的官员像是贬低了官员。
人间的烦恼无处洗涤,
因此我去西斋,以雪峰的形象来表达。
我梦见乘坐小船游历吴越之地,
长廊里静寂的庭院,灯光如同明亮的月光。
打开门却看不见人和牛,
只看到空旷的庭院,满是白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峨眉山和成都的雪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烦恼的无奈和对清静寂寥的向往。

首先,诗中描绘了峨眉山西边的雪遍布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的景象。这一描写展示了雪的广袤和成都的遥远,形成了一种对自然壮丽景色的美感。

接着,诗中描述了春风吹了整整一百天,雪仍然没有消融,到了五月,行人们如同被冻僵的蚂蚁。这一描写表达了雪的持久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然后,诗中提到市井中人们争相抢夺,谁会相信言辞堂皇的官员像是贬低了官员。这里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权力斗争和虚伪言辞的不满和怀疑,以及对真实和诚信的追求。

最后,诗中以作者自己的梦境作为结尾,描绘了乘坐小船游历吴越之地的情景。这里的长廊和静寂的庭院给人一种宁静和幽雅的感觉,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了作者对清静、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雪景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烦恼纷扰的人世间的厌倦和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使得雪景更加鲜明,突出了作者心中对清静境界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