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都无百岁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shì dōu wú bǎi su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
蜀志用尽机关:(名)控制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②(形)用机械控制的:~枪|~炮。③(名)办理事务的部门:国家~。④(名)周密而巧妙的计谋;心机:~算尽。
徒劳:(动)无益地耗费劳力:~无功|枉自~|~无益。
心力:心力xīnlì思维能力,才智费尽心力心思和能力。
只得:1.犹仅有,只有。2.只好;只能;不得不。
天地:(名)①天和地:惊~,泣鬼神。②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③境地: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
屈指:(动)弯着手指头计算:~可数。
寻思:(动)思索;考虑:~一下再决定。
人世:人间;世间。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百岁: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唐韩愈孟郊《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周立波《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2.终身;毕生。明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宋苏轼《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戚姬子乎?”
痴騃只有:(连)表示必要的条件关系(常跟“才”呼应):~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任务完成。
些子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浮名:虚名:~虚誉ㄧ不慕~。
牵系:牵连,牵涉。
一品: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三国魏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唐贾岛《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清龚自珍《明良论三》:“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唐裴铏《传奇·昆仑奴》:“大歷中有崔生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3.犹言一等;第一等。《南齐书·萧惠基传》:“当时能棊人琅邪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竝第二品。”宋王明清《摭言杂说》:“京师樊楼畔有一小茶肆,甚瀟洒清洁,皆一品。”明汤显祖《牡丹亭·冥誓》:“(生)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爱的你一品人才。”老舍《正红旗下》三:“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4.一种。《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唐贾公彦疏:“泉始盖一品,周景王铸大钱,而有二品。”宋张载《经学理窟·祭祀》:“羞无他物,则虽羞一品足矣。”宋沉括《梦溪补笔谈·异事》:“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
千金:(名)①珍贵;很贵重:~难买。②敬称别人的女儿。
白发:1.白头发。2.揭发、揭露。
回避:(动)①避让;躲避。[近]逃避。[反]面对。②司法上,指为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性,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办案、审判等人员不参加该案的审理工作的制度。

译文

昨夜读《三国志》不禁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权谋机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细一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象刘伶,喝他个酩酊大醉。
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少年时癫狂无知,老了又瘦弱焦悴。只有中间那,一段年轻,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贵百万,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

注释

痴騃(chī ái):不慧;愚蠢。
尪悴(wāngcuì):瘦弱憔悴。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此词副题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范仲淹为什么要向欧阳修倾吐衷肠呢?原来欧阳修早就是范仲淹政治上的知音。仁宗时“景祐党争”,欧阳修就坚定的站在范仲淹一边。时以吏部员外郎任开封府的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权相吕夷简擅权市恩,便向仁宗上《百官图》,又上《帝王好尚论》等四论,批评朝政。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吕夷简。他反诉仲淹“越权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信吕相的仁宗将仲淹贬黜出京,当时余靖等正直朝臣上疏替范仲淹申辩,而谏官高若讷却讨好吕夷简,说范应当贬官。欧阳修痛恨谏官高若讷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竟不分是非,行为卑鄙,于是写了《与高司谏书》,斥其一味迎合权相是落井下石,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欧阳修也因此被贬夷陵。政治上的风雨磨难,高尚人格的互相吸引,革新朝政的共同追求,使范欧二人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盟友。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对者攻击改革派引用朋党。此时已奉调回京的欧阳修任谏官,为了回击反对派的无端指责,支持庆历新政,又写下了著名的《朋党论》。可见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同仇敌忾。

  此词大约写于这几年二人在朝共事同受打击之时。新政失败,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情,使他们自然产生相似的感受。弄清了这一点,再来读这首词,读者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它是词人因毕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极度失望、苦闷乃至沮丧的反映。在心头郁积已久的愤懑总得找个宣泄的出口吧?于是,愤激之时,酒酣耳热,对着同遭厄运的老朋友发发牢骚,说说醉话,有何不可?

  其实,这首词固然宣泄了词人的愤懑,但也折射出了他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这与李白那首著名的《将进酒》非常相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八年仍未找到出路,于是在此诗中借题发挥,尽情倾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李白的恃酒放旷并不说明他就此沉沦,即便是这首诗亦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自信!但人生苦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现实无情徒唤奈何。范仲淹同样如此,“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 ,能够干一番大事的年华太少了,哪里禁得起几番蹉跎?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就很自然了。

  从思想上来说,范仲淹的这种感情是有其深刻渊源的。儒家的积极用世是其思想主流,不仅如此,他还出入佛老,精研三教经典,力求会通而经世致用。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野,使其作品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而老庄清净无为、随遇而安的思想也是他迭遭打击时能够舒缓压力的精神避难所。在这点上,李、范二人是相似的。再说,在当时,文人们普遍认为词是娱情遣兴的“小道”、“末技”,范仲淹有时亦未能例外,与老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时,就不免戏作小词了。应该说,这几句亦真亦幻的牢骚话倒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本色,使得他可亲可近。

  当然,范仲淹身处逆境,失意惆怅乃至发牢骚,并不意味着他永久的消沉。庆历六年,贬谪到邓州,摆脱了朝党纷争,暂时卸去了烦琐的朝政和边防重任的范仲淹,度过了三年难得的惬意时光,他营造百花洲,重修览秀亭,始终把关怀民生疾苦放在首位,赢得了邓州人民的衷心爱戴。同时,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高潮,千古杰作《岳阳楼记》及许多著名诗文都写于此时。这表明,范仲淹已经走出了苦闷、沮丧的阴影,已经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是他毕生的追求。这才是立体的、全面的范仲淹。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