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对中天明月。宋代。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朝议主和。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富平之败。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诗词:《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作者:胡世将
朝代:宋代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朝议主和。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富平之败。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中文译文:
江上的月光,倒映在我的酒杯中(秋夜中,我在兴元使院写下这首诗,用东坡所写《赤壁赋》的韵脚)。我的祖国大地,沉浸在战火之中,我问自己,有谁能像范仲淹和韩世忠那样英勇?
北方望去,长安的城池已不可见,我放弃了关西一片疆土。战马在黎明时分嘶鸣,胡笳在夜晚中响起,我的头发已经白如雪。回忆起三秦的历史,只能数汉朝的三位杰出人物。
试着看看那广袤的山河,可你的门户却隔了万里,六师的军队不发起战争,朝廷却主张和平。在宫廷之外,有谁回首望望?铁骑的千军围剿都已灭亡,富平之败成为历史。
拜将台倾斜,怀贤阁渺茫,只能虚指冲天冠发。在阑干上拍打着,独自对着中天明亮的月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胡世将创作的,以秋夕之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沉沦和英雄豪杰的怀念之情。
诗中,诗人用豪迈的笔触描述了国家的沉沦和乱世的景象,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范仲淹和韩世忠被称为汉家三杰,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诗人以此来彰显他们的伟大和功绩。
诗中还表达了对长安城的思念,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权力的集中,但是诗人北望时已无法看到长安的繁华,这暗示着国家的衰落和动荡。
诗人用塞马晨嘶和胡笳夕引来描绘战争的场景,形容了乱世中的凄凉和残酷。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唤起读者对曾经的辉煌和英雄壮举的记忆,同时也凸显了当下的困境和挫折。
诗的最后几句以拜将台、怀贤阁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孤独。拜将台和怀贤阁都是历史上重要的地点,但现在已经倾斜和荒废。诗人把自己孤独地对着明亮的月光,象征着他在乱世中的孤立和无奈。
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国家沉沦和英雄豪杰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愤和无奈。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当下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个动荡时代中的个人命运和情感体验,使读者对历史和现实产生共鸣。
这首诗以其豪放激昂的语言,富有音乐节奏的抒发,展示了胡世将的才华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凭借对景物、历史和情感的精准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国的热爱和对乱世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胡世将(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枢密副使胡宿曾孙、浙西安抚使胡唐老之弟。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大臣。崇宁五年(1106年),胡世将登进士第,历尚书右司员外朗、兵部侍郎等职。绍兴八年(1138年),以枢密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绍兴十二年(1142年)病逝,年五十八,谥号“忠献”,后改谥“忠烈”。有《胡忠献集》六十卷,已佚。《全宋诗》、《全宋词》、《陕西通志》等录其诗词。...
胡世将。胡世将(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枢密副使胡宿曾孙、浙西安抚使胡唐老之弟。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大臣。崇宁五年(1106年),胡世将登进士第,历尚书右司员外朗、兵部侍郎等职。绍兴八年(1138年),以枢密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绍兴十二年(1142年)病逝,年五十八,谥号“忠献”,后改谥“忠烈”。有《胡忠献集》六十卷,已佚。《全宋诗》、《全宋词》、《陕西通志》等录其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