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宋代。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朝议主和。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富平之败。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诗词:《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作者:胡世将
朝代:宋代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朝议主和。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富平之败。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中文译文:
江上的月光,倒映在我的酒杯中(秋夜中,我在兴元使院写下这首诗,用东坡所写《赤壁赋》的韵脚)。我的祖国大地,沉浸在战火之中,我问自己,有谁能像范仲淹和韩世忠那样英勇?
北方望去,长安的城池已不可见,我放弃了关西一片疆土。战马在黎明时分嘶鸣,胡笳在夜晚中响起,我的头发已经白如雪。回忆起三秦的历史,只能数汉朝的三位杰出人物。
试着看看那广袤的山河,可你的门户却隔了万里,六师的军队不发起战争,朝廷却主张和平。在宫廷之外,有谁回首望望?铁骑的千军围剿都已灭亡,富平之败成为历史。
拜将台倾斜,怀贤阁渺茫,只能虚指冲天冠发。在阑干上拍打着,独自对着中天明亮的月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胡世将创作的,以秋夕之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沉沦和英雄豪杰的怀念之情。
诗中,诗人用豪迈的笔触描述了国家的沉沦和乱世的景象,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范仲淹和韩世忠被称为汉家三杰,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诗人以此来彰显他们的伟大和功绩。
诗中还表达了对长安城的思念,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权力的集中,但是诗人北望时已无法看到长安的繁华,这暗示着国家的衰落和动荡。
诗人用塞马晨嘶和胡笳夕引来描绘战争的场景,形容了乱世中的凄凉和残酷。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唤起读者对曾经的辉煌和英雄壮举的记忆,同时也凸显了当下的困境和挫折。
诗的最后几句以拜将台、怀贤阁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孤独。拜将台和怀贤阁都是历史上重要的地点,但现在已经倾斜和荒废。诗人把自己孤独地对着明亮的月光,象征着他在乱世中的孤立和无奈。
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国家沉沦和英雄豪杰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愤和无奈。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当下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个动荡时代中的个人命运和情感体验,使读者对历史和现实产生共鸣。
这首诗以其豪放激昂的语言,富有音乐节奏的抒发,展示了胡世将的才华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凭借对景物、历史和情感的精准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国的热爱和对乱世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胡世将(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枢密副使胡宿曾孙、浙西安抚使胡唐老之弟。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大臣。崇宁五年(1106年),胡世将登进士第,历尚书右司员外朗、兵部侍郎等职。绍兴八年(1138年),以枢密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绍兴十二年(1142年)病逝,年五十八,谥号“忠献”,后改谥“忠烈”。有《胡忠献集》六十卷,已佚。《全宋诗》、《全宋词》、《陕西通志》等录其诗词。...
胡世将。胡世将(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枢密副使胡宿曾孙、浙西安抚使胡唐老之弟。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大臣。崇宁五年(1106年),胡世将登进士第,历尚书右司员外朗、兵部侍郎等职。绍兴八年(1138年),以枢密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绍兴十二年(1142年)病逝,年五十八,谥号“忠献”,后改谥“忠烈”。有《胡忠献集》六十卷,已佚。《全宋诗》、《全宋词》、《陕西通志》等录其诗词。
月下笛 本意。清代。陈维崧。今夕何年,满天皓魄,一轮圆碧。露桥水驿。谁向风前喷笛。趁关山、河汉夜凉,故将凤竹悽倦客。正寒潭峭岸,离乡年少,凭江船侧。当初曾记,趁寒食梨花,醉平阳宅。念奴璚管,碎把画梁尘劈。到如今、漂流路岐,西风落叶无相识。月生烟,生怕铁龙,归海何处觅。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四。清代。俞明震。冲沙两岸风,舟疾欲浮空。草色不成绿,柳条才吐红。意中有春日,身外即鸿濛。磴口鸡鱼贱,传闻西道通。
石桥秋月。明代。欧阳瑄。石桥高高如砥平,海波帖帖犹冰凝。秋空无瑕银汉白,孤蟾独伴长庚明。村居夜作车声涩,谁饮朱门歌吹急。山河倒影落人间,玉露瀼瀼桂花湿。
夜宿慧山下和俞孺子。明代。王人鉴。山昏溪暝市销声,唯有流泉不断鸣。莫以停舟依酒旆,急须敲火就茶铛。暗中叶落疑人至,空外云移似鹤行。细啜微吟过丙夜,冷然疏磬隔烟清。
读荆轲传。宋代。高斯得。夜读荆轲传,掩卷喟然叹。结交天下士,贤哉太子丹。报秦一片心,秋莲孤剑寒。介绍田先生,得结荆卿欢。太子一语疑,先生甘自残。荆卿欲藉手,临事敢开口。走见樊於期,愿借将军首。将军搤擥言,念此固已久。得复平竹仇,性命何足有。四雄英烈风,精诚凌白虹。函关初未入,气已吞祖龙。其事虽不就,简牍光无穷。奈何今之人,蹙缩如寒虫。
闻王问伯领解南都喜而有作。明代。胡应麟。此夕庭阶树,真成奕叶光。赋曾标五子,名欲擅三王。客礼龙门下,神交雁塔傍。百年兄弟好,同日奏长杨。
三乡怀古。宋代。张耒。清洛东流去不还,汉唐遗事有无间。庙荒古木连空谷,宫废春芜入乱山。南陌絮飞人寂寂,空城花落鸟关关。登临几度游人老,又对东风鬓欲斑。
咏史下·姜维。宋代。陈普。国小民劳事已非,城狐不斩愈危机。却屯已可擒锺会,邓艾无翎独解飞。
丁卯九月十夜观月。宋代。杜范。草露团团夜气浓,一天明月半弯弓。光涵万顷澄秋霁,影落千山接翠空。毫发不迷孤照处,胆肝尽露广寒宫。回廊独步浑无觉,似是泠然驾远风。
架壁。宋代。许志仁。架壁珍藏万古书,世间清绝在吾庐。绿瓶香破分家酿,曲圃云开翦露蔬。白日渐随秋意短,故人尽向老来疏。今年种得回峰菊,乱点东篱玉不如。
南乡子。宋代。葛长庚。前度几相逢。此日游从乐不同。竹阁荷亭欢聚处,雍容。如在蓬莱第一宫。夜半月朦胧。秉烛东园风露中。明日匆匆还入浙,忡忡。却把音书寄远鸿。
幽居。宋代。陆游。落叶纷可扫,幽花寒自开。囷空无雀噪,门静有僧来。孤学时方弃,穷途势莫回。呼儿了租赋,莫待县符催。
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宋代。张耒。客去水关闭,疏灯亦复收。川鸣半夜雨,卧冷五更秋。扁舟已寒暑,冉冉真乘桴。一灯照客睡,短梦良悠悠。
杂曲歌辞·石州。清代。佚名。自从君去远巡边,终日罗帏独自眠。看花情转切,揽镜泪如泉。一自离君后,啼多双脸穿。何时狂虏灭,免得更留连。
寄题众乐亭。宋代。王安石。陵阳游观吾所好,恨不即过众乐亭。尝闻彷佛入梦寐,吟笔自欲图丹青。千峰秀出百里外,忽於其上峥檐楹。朝云嘘岩日暖暖,夜水落涧风泠泠。春花窈窕鸟争舞,夏木荫郁猿哀鸣。潦收叶落天地爽,海月影到山川明。篮舆晨出谁与适,坐与万物观虚盈。令思民事不忍後,田间笑语催蚕耕。吏休归舍狱讼少,墟落饮酒欲秋成。唯愁一日夺令去,出来老稚交逢迎。彼民安知方禄仕,徒喜使我宽逋征。令知道义士林服,遗爱岂用吾诗评。